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哪些“成功秘诀”?| 新闻背后的故事

2021-06-18 08:59   新华视点  

6月17日,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如何确保航天员在为期3个月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各项任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良好性能得益于哪些科技支撑?载人航天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精神力量?新华社记者为您“揭秘”。

“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

高水平训练赋予航天员必胜的底气

“我们不仅要把核心舱这个‘太空家园’布置好,还要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验证”“作为指令长,我会团结带领乘组,严密实施、精心操作,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完成好此次任务”……16日上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航天员聂海胜坚定的话语向世人传递出必胜的信心。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在轨期间,航天员将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还将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等。

1月2日,航天员聂海胜在进行空间站任务模拟失重环境水下训练。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对此,本次任务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了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了6000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这次任务出舱活动时间大幅增加,任务更加复杂,为此,我们进行了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特别是穿着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舱外航天服,我们更加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航天员刘伯明说。首次亮相的航天员汤洪波说,经过11年的学习训练和磨砺考验,已经完成了从航空到航天这一艰苦难忘的转型,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科学的选拔,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十分期待有朝一日能和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航天员一起遨游“天宫”。

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国内科研成果助力打造“功能最完整”飞船

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航天员此后可进入空间站开始太空生活和工作,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飞船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大大减少了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其高效率令人印象深刻。从入场那一刻,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就期待着发射这一天的到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高旭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琚振华 摄神舟十二号任务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往返运输任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长度约9米,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结构。神舟十二号飞船在此前飞船基础上性能提升的过程中,国内科研成果的应用功不可没。——进行了多项国产化芯片应用改进,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随着我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依托我国中继卫星系统,测控由地基测控为主全面转为天基测控为主,地面站船测控为辅,减少对测站、测量船的需求,既扩大了测控覆盖率,又节约了任务成本。除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外,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还创造了多项国内首次: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和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可以说,它已经完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载人飞船研制目标。”高旭说。

生活舒适保障充足

打造航天员在轨驻留的“太空家园

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之旅。航天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如何?引发无数人的好奇。据悉,天和核心舱提供了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与此同时,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前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的天舟二号已提前送去6.8吨物资,其中就包括航天员在空间站吃、穿、用,乃至呼吸所需的生活物资,以及开展工作所需的实验设备、实验资料等物资。此外,天舟二号还是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的“储藏室”和“垃圾桶”。完成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会进出天舟二号取用生活和工作物资。为了让航天员在天上也可以方便快捷地取用、查找自己想找的物资,“储藏室”里的每件货物上都粘贴了一个具备无线射频识别功能的标签,使用专用设备能进行智能定位。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产生的生活垃圾、人体排泄物,都会集中到天舟二号舱内存放。完成使命后,天舟二号将带走这些废弃物,在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一同烧毁。

“万无一失”背后的精神传承

从发射阶段、飞行阶段,到对接阶段、停靠阶段,再到返回阶段,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我国首次实现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在飞行任务的任何阶段,都具有保护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诸多技术保障的背后,是载人航天队伍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内核。为保证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能力,神舟队伍在此次任务中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船作为发射船的备份,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在2个多月里,一支队伍并行开展两艘飞船的总装、测试及后续工作,难度之大,任务之密集,可想而知。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在距离宾馆约10公里的技术厂房,测试大厅和总装大厅总是在深夜仍然灯火通明,工作24小时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队伍没有一天放松警惕,没有一天放松标准。“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神舟十二号的全部工作,神舟十三号待命前的准备工作,这是属于神舟队伍的骄傲!”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指挥何宇说。素有“神箭”美誉的长二F火箭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自首飞以来发发成功,但研制队伍在追求稳定性安全性的道路上从未止步。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此前基础上,共进行了109项技术状态更改,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894,再次刷新了自身纪录。“在可靠性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再提升,难度可想而知。”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秦曈说,每一处改进,都体现了研制人员对可靠性的不懈追求,背后都意味着无数次的理论分析、数学仿真和试验验证。

5月15日,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左)和汤洪波在进行交会对接训练。新华社发(徐部 摄)“为了确保任务成功、确保航天员安全,只要能换来百分之零点零几,甚至是零点零零几的指标提升,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值得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师刘烽说。

策划:赵承   监制:张旭东  统筹:王宇、陈芳、王敏记者:张泉、胡喆编辑:刘媛媛、王聿昊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