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不负韶华 我们都是追梦人】济医附院援塞医疗专家孙占国:“我留下了一位永不离开的医生”

2019-09-06 15:52   济宁新闻客户端   王心融, 李统帅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心融 李统帅)在济医附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孙占国的眼中,非洲国家塞舌尔意味着一个实现的梦想,一份长久的责任,一位亲切的朋友。

“我一直对援塞这件事充满憧憬。2016年我刚到塞舌尔,发现当地条件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艰苦时,心理落差可是不小,因为那样的话,我的医术可能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孙占国开玩笑的语气里盛着满满的怀念,“而在我离开塞舌尔之前,我完成了这本书,这位‘永不离开的医生’将代替我继续留在那里。”

孙占国口中的书,正是他作为中国第16批援塞舌尔医疗队队员驻塞舌尔期间,由自己独立编写的全英文书籍《塞舌尔放射病例——影像解析与诊断要点》。这本书是自1986年中国首次派遣援塞医疗队以来,由中国医生编写的第一本培训教材,也是塞舌尔共和国独立以来第一本基于当地疾病谱编写的医学影像学专著。

“由于受到各国的捐助,塞舌尔的基础设施如今已经好了很多,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一开始有落差的原因。但是在医疗领域长期依赖外籍医生,全国最大的塞舌尔医院像个‘小联合国’一样。”孙占国告诉记者,塞舌尔本地的医生,其实是见识比较少的,因为他们没有片子可看,不像国内会打印胶片,影像存储传输系统也经常坏掉。“本地医生是未来塞舌尔医疗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但这里缺乏供他们深入学习的当地常见病种影像学资料。”

于是,他开始有意将每天遇到的典型病例进行离线储存、整理,用典型病例的片子对本地医生进行教学。“比如我2017年接诊了一名在塞舍尔工作的孟加拉男子,因‘突发腹痛’辗转多家诊所,均未查明病因。”凭着多年的经验,孙占国看到患者的CT结果,第一感觉就怀疑他是意外吞入鱼刺,首先进入胃,然后刺破胃窦进入腹腔。“由于鱼刺在被纵行吞入时难以察觉,且患者否认有异物吞入史,我的意见当时被本地的外科医生质疑。”孙占国回忆道,尽管这样,他仍坚信自己的判断,在手术的过程中,医生确实在患者体内发现了被吞入的鱼刺,与孙占国描述的完全相符。

就这样,经过近半年的病例搜集,孙占国编制的简易病例数据库变得异常庞大,病例管理和搜索日益困难。“他们那里的数据处理系统并不先进,珍贵的病例资料存下来容易丢失。而且一旦援塞工作结束,我们都是会走的,没有专人讲解,数据库两年之后就没有多大作用了。”记者注意到,孙占国总是笑呵呵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落寞,“这就需要做出一点改变。我当时就想,既然不能口头教授,那么,印出来形成一本教科书呢?”

中国医疗队在塞舌尔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工作,是塞舌尔医院的“壮劳力”。孙占国每天在工作期间只能抽空将病例记成小卡片,下班后才是他写书的时间,“一写就写五六个小时,凌晨两点睡觉是常态,好在我们下午四点就下班了,比在国内时还要轻松一点。”孙占国告诉记者,当时还有一年零五个月,他所在的医疗队就要回国了,500多个病例,他一天写一例,没有给自己丝毫喘息的时间,“因为一旦断了,我怕我就坚持不下来了。2018年春节,家里人来塞舌尔探亲旅游,我没空陪她们,她们倒也理解,经常是我在餐桌的一端敲电脑键盘,女儿在另一侧写作业,老婆就在旁边读书。”

在异国编写出版一本非母语的医学专著并不容易,克服了语言关,还要克服伦理、同行评议等层层审核程序。“我一开始没告诉任何人我在做这件事,因为真的怕自己写不出来。最后当书稿全部完成、提交上去审核之后,我睡了整整一天。”孙占国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坦言道,是同事的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如家人般的医疗队队员们主动减轻他的工作负担、帮他做饭,给予他很多支持和帮助。

历时14个月,利用超过1200小时的业余时间,收录了塞舌尔常见病、多发病400余例,涵盖157个病种,采用高清影像图片1400余幅,最后成书的《塞舌尔放射病例——影像解析与诊断要点》于2018年7月,由中国援塞舌尔医疗队向塞舌尔卫生部捐赠。

据了解,这本孙占国的心血之作受到了塞舌尔医生的广泛好评,书内所涵盖的诊断经验和相关知识点,均依据塞舌尔的实际需求,蕴含了大量实用信息,是中国医疗队为塞舌尔医院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有了孙占国的培训教材,塞舌尔本地医生学习诊断本国常见病、多发病就有了一个可靠“帮手”。用塞舌尔卫生部部长让-保罗·亚当的话说:“这下好了,这个‘中国医生’再也不会走了。”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