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问政济宁|唢呐之乡“人走技绝” 市文化和旅游局:很心痛

2020-06-04 16:28   济宁新闻客户端   苗群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苗群)嘉祥县的鲁西南鼓吹乐是济宁1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走进嘉祥县,唢呐声不断”,1996年嘉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唢呐)之乡”。鲁西南鼓吹乐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嘉祥鲁西南鼓吹乐吹响大江南北,那么,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唢呐之乡”的这项非遗传承工作做的如何了呢?昨晚的《问政济宁》,就针对唢呐的非遗传承问题进行了现场问政。

伊双来,是鲁西南鼓吹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5月26日,记者来到伊双来的家中,不过听到了令人痛心的消息,老人已经去世三个多月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之前也跟着父亲学习过唢呐,但现在都是从事餐饮行业。

女儿和儿子不再从事唢呐行业,技艺是否就此断了传承呢?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了伊双来的几位徒弟。令人惋惜的是,这几位徒弟也都改了行。

韩光地和郭现发都是伊双来第一批徒弟,回忆起嘉祥唢呐当年的风光,韩光地仍然非常自豪。他表示,老师伊双来吹的最好,一年得跟着老师出去演出好几次。郭现发告诉记者,2006年评上国家级非遗后的几年,是伊家班的最红火的一段时间,然而,从2012年往后,他们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后期招生也越来越少,其中的原因他也不得而知。

嘉祥县的唢呐,共有五大流派。除了伊家班,嘉祥其它的唢呐流派传承现状如何呢?记者联系到了鲁西南鼓吹乐市级传承人赵善喜。

赵善喜表示,全国有三个唢呐之乡,嘉祥的风格是最好的,全国流传的很多东西,像《抬花轿》,都是跟着嘉祥学的,很多地方都是模仿嘉祥。但是现在嘉祥却还没有外边发展的好。如今鲁西南鼓吹乐五大流派,基本上都不怎么样了。

赵善喜告诉记者,他曾经将问题和诉求反映给嘉祥县的文化部门,利用国家经费的支持,多办活动让老百姓了解鲁西南鼓吹乐的内涵,但嘉祥县文化部门却迟迟没有回音,他也只好放弃。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管网曾发布工作动态,介绍嘉祥县唢呐艺术学校开办于2001年2月,主要从事鲁西南鼓吹乐的教学传承、保护发展工作。7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唢呐演奏专业人才。现在这个学校的现状如何呢?根据网上公布的学校地址,记者找到了这家艺术学校,现在成为了“嘉祥县工人文化宫”,门口有一处经销传统乐器和戏曲服装的门面,记者走进打听得知,店主正是学校曾经的负责人。

店主表示,唢呐学校已经停办多年,上级虽然很支持,但是钱都让单位给扣下了,学校没有一分。

那么,对于这项非遗项目面临的传承困境,文化主管部门是否知情呢?记者随即联系到了嘉祥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地方并没有这一块的资金,至于传承计划,都是由非遗科来弄。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嘉祥县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工作人员,据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局里对(唢呐)大的发展思路确实也没有,而且局里频繁地换领导,也没有多大的资金量,难投入,存在着种种困难。

嘉祥县文化和旅游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嘉祥唢呐文化出现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市场萎缩,资金不足,最重要的还是文化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发掘和培养后备人才上都做的不够。下一步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且与相关专家、高校联系,加强唢呐专业人才的培训,来发掘一批新的人才。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弢表示,看完短片很心痛,出现“人走技绝”的情况,主要责任在文化主管部门。嘉祥的唢呐是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包括国家级传承人在内,每年在国家层面上都会有专项扶持资金2.6万元,对专项资金敢截流、敢挪用,这已经是违规违纪问题了,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监管不力、不到位造成的。下一步文化和旅游局将加大督导力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惩处力度。

特邀观察员孙黎海院长也表示看到“唢呐之乡”的现状很痛心,他认为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工作思路还是比较传统,甚至比较僵化,以后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更加适应市场化运作,让民间的能人活跃起来。并且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例如举办年度性的专业比赛,利用网络传播的方式,灵巧的撬动非遗传承,主管部门要在这一方面多动脑筋。

(未经书面授权,本文严禁任何媒体转载)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