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金乡万亩葡萄红 水果名村照亮百姓致富路(组图)

2018-05-16 16:49   济宁新闻网   张宇, 记者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孔孟之乡谋发展 乡村振兴看济宁”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活动于5月15日到18日举行。本次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济宁样板”,重点宣传报道济宁全市各级在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上的好思路好经验,报道济宁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好典型好做法,报道济宁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方面的大力举措。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一首元代郑允端的《葡萄》,道出了从古至今人们对葡萄的喜爱。如今,这惹人怜爱的珍果成了济宁市金乡县暗楼村果农们的“心头宝”,在产业经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果农住上了“葡萄楼”,开上了“葡萄车”。

暗楼村位于莱河北岸,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层肥沃,自然条件优越。辖内有两个自然村,是金乡街道精心打造的“城南万亩保护地葡萄园区”所在地。

“我从1983年开始种葡萄,93年的时候去日本引进了100棵芽苗一共是500块钱,这个钱放到当时可是不少了。到了98年的时候培育成功也赚了钱,就带动着俺队里的人一起种。”今年67岁的金藤合作社理事长周厚坤告诉记者,种蒜要蹲在地里猫着腰干活非常辛苦,他个子高更是难受得不行,就琢磨着种点其他农作物。最初他只有一亩八分地,就这些地上,葡萄给他带来每亩近万元的收入。

周厚坤介绍,后来随着种植葡萄的村民越来越多,为了便于管理中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2008年成立了合作社。记者了解到,周厚坤不仅仅是合作社的理事长,还是暗楼村高票当选的村委会主任,他不仅给予果农技术上的倾情帮扶,对附近村庄的残疾人更是“扶上马送一程”。

金乡街道暗楼村村民周中潭,与妻子一样都是下肢残疾,儿子又是聋哑人,全家重活干不了,技术活不在行,做生意又没资金,以致在村里穷的出名。合作社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免费向周中潭资助了价值3000元的葡萄苗木,还协调来2万元低息贷款,帮助他建起四亩温室大棚。又专门选派了两名技术人员,在葡萄的种植、肥水管理、地膜覆盖、节水环保等多方面处处“开小灶”,使他迅速踏上了富裕路。周中潭所种的四亩大棚葡萄总收入10多万元,让他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翻盖了新房,还购买了一台小型旋耕机,利用农闲时节为别人耕耙果园,每年又可往腰包里装进上万元。

周厚坤种了三十多年葡萄,他靠着勤奋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被当地农民誉为“葡萄大王”。多年来有求必应,将自己掌握的葡萄种植管理技术,无偿传授给前来取经的村民,使得他所在的金乡街道大棚葡萄基地,种植规模由过去的不足50亩发展到现在的万余亩,亩均效益达到2万余元,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同时,为了更方便地服务村民,几年前合作社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最初只有产品简介、供求信息等少数几个模块,由于信息量少,更新不及时,基本上成了摆设。2013年合作社聘请了技术人员,对网站功能进行改进,增加了技术互动、网上讲堂等新内容,并定期维护和更新。周厚坤说:“网上指导生产管理,即方便了社员,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又能强化统一管理的功能,一举多得。”

小小的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暗楼村也被打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葡萄名村”。如今,暗楼村葡萄种植面积近1400余亩,亩均纯收入2万余元,形成了集葡萄种植、育苗、温室大棚建造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