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山东落子“守望者”张青敏:走不动路,我就不唱了

2019-09-29 22:47   大众网·海报新闻   贺亚林, 史欣欣, 陈贺

“唱的是,俺劝世人做好人,好人的根本在于心……”近日,在金乡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山东落子代表性传承人张青敏家中,大钹一敲、竹板一打,新编山东落子《做好人》脱口而出,顿时将山东落子的艺术魅力展露无遗。

拜师,接过落子大师的衣钵

山东落子是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它演变自古代的“莲花落”,因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钹、竹板,也叫“咣咣书”。作为一个诞生以来便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剧种,它的发展也注定逃离不了兴衰的轮回。

山东落子传承千年,没有曲没有谱,靠的全是一代一代师傅的口传心授。又因为地域方言、曲调的不同,形成了“曾、柴、杨、张”等四大门派,张青敏是山东落子“东张门”的第十九代嫡系传人。他的师父是家住鱼台县罗屯镇堽上村的代永庆,活跃于上世纪中后期,当时人称“落子王”。

“第一次听师父的戏,是在我们县兴隆镇的杨堂村。那现场可谓是人山人海,掌声、叫好声更是震耳欲聋。”当时的张青敏只有十四五岁,从此便爱上了山东落子。16岁时,他正式拜代永庆为师,开始学艺。

当时他们师兄弟一共10人,张青敏最年轻。“师父教得很用心,我学得也很认真。”张青敏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学落子要先练乐器,也就是大钹、竹板,然后是唱腔曲调,最后是师父传授“小段大书”,学成之后就可以出师了。

谋生,女“粉丝”成终生伴侣

“自己连说带唱,开一部长篇大书就得说唱一个月。”张青敏自豪地说,因为他学得快、唱得好,三个月后便学有所成。后来便跟着师父到农村去唱戏,演唱的机会多,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

张青敏出师以后,便去到到鲁西南、鲁南、皖北、苏北等地区演出。起初没有名气,技艺不甚成熟,没要人出钱请他唱。“第一次上我们村里表演,生产队队长就直接拒绝了。”对此,张青敏并没有气馁,一有演出的机会,他总是卖命地演使劲地唱,甚至主动要求到各村去唱,不给钱都唱。后来,终于有生产队出钱请他唱了。渐渐地,他的演唱技艺便越来越娴熟,喜欢他的人也愈发多了起来。

当时,一个鸡蛋四五分钱,张青敏唱一晚上落子戏,能赚2元钱。张青敏可观收入的背后正是山东落子兴盛的写照。

张青敏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最初学山东落子不仅是喜欢也是想能够赚钱、娶媳妇儿,结果没想到落子还真成了他和妻子张金花的“红娘”。

张青敏19岁那年到兴隆乡小张弯村演出,生产队把他安排到一户人家吃饭。这户人家有一个18岁的女儿叫张金花,她听了他唱的山东落子非常喜欢,成为他的“粉丝”。一来二去便逐渐熟悉了,待张金花读完高中两人便喜结连理。

奔走,力推山东落子进校园

张青敏学艺时,山东落子正逢高峰,而当他想像师父一样传承这门古老艺术时,已跌至低谷。

后来为了生计,张青敏便开餐馆“以商养艺”,免费给顾客唱落子。尽管生活很艰辛,但他从未放弃。

随着社会发展,在各种娱乐项目的冲击下,喜欢落子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张青敏便选择用自家餐馆的收入为基础,自愿包吃包住收学徒,传授山东落子。“只要孩子热爱落子这门艺术,我包吃包住免费教他们!只要他们能坚持把山东落子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张青敏的家里有一面挂满了各种奖章和证书的墙,每一枚奖章、每一个奖状、每一张证书背后都有着让他难忘的从艺经历。“这些奖励也时刻提醒着我原汁原味的落子戏要传下去,否则我就是罪人。”张青敏说,他今年58岁了,什么时候张不开口、走不动路就不教了,现在一定要继续下去。

近年来,为了让山东落子传承从娃娃抓起,张青敏关闭了经营的饭店,致力于“非遗进校园”,也为此多方奔走。“我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吃自己的饭,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去找,吃了多少闭门羹都记不清了。”所有委屈他一一咽下,只愿对得起“非遗传承人”这个称号。

让人欣喜的是,张青敏的努力终有回报,山东落子的吸引力再度焕发了新生机。如今,他每年都有百场左右的演出,听戏的人也慢慢多了。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