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一路高歌看兖州

2019-10-08 10:34   济宁日报   张彦彦, 张美荣

图为兖州三十六烈士井墓。记者 刘传伏 摄

兖州区鼓楼街道长安社区位于老城西北部,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起的老房,穿过几条不算宽阔却非常干净的小巷,三十六烈士井就肃穆地坐落在这里。

时光回溯到1946年1月。新四军第一纵队奉命攻打兖州城,二旅四团八连奉命向兖州城西北角实施强攻,攻进城的连队指战员英勇拼搏,但最终因寡不敌众遭到严重损失,除当场牺牲者和5人跳出城墙生还外,36名指战员受伤被俘,后宁死不屈惨遭国民党军队杀害。敌人残忍地将烈士遗体抛进城西北角莱园里的两口井内。1953 年12月,全县人民捐款捐物,在原水井上建起两座烈士墓,敬称为“烈士井”。

国庆前夕,秋分已至。85岁的安良老人轻轻擦拭掉落在石碑上的几片落叶,缓慢地把院子里外打扫干净。老人住在烈士井墓旁二十多年,清扫井墓对于她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里的孩子都是在烈士的熏陶下长大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长大后都选择了参军报效祖国。”安良说。

把英烈铭记在心的何止是他们。70多年来,兖州干部群众不忘来时之路,在这片曾经洒满烈士鲜血的热土上,演绎了新时代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曾几何时,漕河镇大厂村是一个贫水村。一直以来,村民吃水都成问题,农业灌溉更不能保证。包括大厂村在内的贫水区,兖州有3万多亩。从上世纪60年代,为了农业生产,上级引导农民挖了大大小小的沟渠,被当地人称为“长条井”。有的“长条井”靠近泗河,便从泗河引水,有的离河远,就只能靠下雨。“长条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难题,但积蓄的水不能时时保证灌溉需求。好的时候,粮食亩产量也就600多斤。

“也打过水井,把上级地质勘探院的都请来了,人家说地质特殊,地下没水。”这难坏了漕河镇的人。打井不通,就想怎样把“长条井”更好地利用起来。2010年,兖州投资2630万元在漕河镇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在靠近泗河的“长条井”边建起提水站,地下铺设PVC管道。“如果其他‘长条井’缺水,通过提水站及时供水,一秒一立方。”西厂村党支部书记王祥洪说,现在,“长条井”可以保证整个贫水区的用水。

兖州是古九州之一,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自“六五”以来,一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0万亩左右。1991年以来,兖州先后建成了“吨粮县”“双千市”,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十大粮食生产标兵(县)市。

今年,兖州夏粮生产又获得了大丰收,小麦平均单产561公斤/亩。据农业部门测算,30年来,兖州粮食生产始终保持山东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 1996年,兖州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小康市;2000年,兖州492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通自来水、通电、通柏油路、通公交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有澡堂、有文明一条街等“七通二有”目标;2005年,兖州在全省率先取消农业税,终结了延绵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粮的历史;2006年,兖州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学生九年制全免费义务教育;2011年,兖州在全国首例推出“先看病后付费”的经验模式……70年,兖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山东第一”。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不乏兖州矫健领先的身影。

经济崛起的领跑者

与产粮大县多数工业不强、财政不强不同,兖州还是一个工业强县。2013年12月,兖州撤市建区,2019年上半年月份全区GDP达到3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亿元,培育了造纸包装、橡胶轮胎、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和华勤集团、太阳纸业等中国500强企业,引进了德国大陆、意大利倍耐力等20家世界500强企业。

不久前,矗立在太阳纸业厂区内长达15年的4根大烟囱被成功拆除,意味着支撑企业发展15年之久的造纸工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全球首创的溶解浆“连蒸带煮”工艺,使企业减排三分之二以上。

这是兖州坚定不移抓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作为鲁西南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兖州工业总量大,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为此,兖州区紧紧牵住工业经济这个“牛鼻子”,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谋篇布局,确定了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排出了8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其中37个项目被纳入省、市重大项目库,建立了技改项目库、产业链招商项目库、重点突破的龙头企业名录和今年重点项目库,努力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兖州,也一直是内陆的物流枢纽重地。在外人的眼中,“兖州火车站”是它昔日鲜活的记忆和响亮的城市名片。“变产业、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发展物流业势在必行。”兖州的决策者掷地有声。

随之,一场现代物流业的“洼地”崛起在兖州启动。去年以来,兖州区抢抓机遇,顺势发展、借势发力,高标准规划建设公铁联运物流港、航空物流港,综合服务区、保税仓库区,国际商品交易展销中心、快递物流中心的“两港两区两中心”,构建公、铁、航空于一体的物流业发展新格局,重塑兖州交通枢纽地位。目前,物流业规划布局已经形成,京东、传化、苏宁易购、天天快递、圆通、速必达、吉泰物流和泰中集团等十多家大型物流企业入园运营,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直达欧洲腹地的兖欧班列,初步拉开兖州国际陆港建设大框架。

民生事业的实干家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悠扬的歌声里,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带着老花镜,一手拿着歌词,一手拿着小红旗,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脸上,说不出的安详。这是兖州区中医院厚朴益康养护院开展的趣味课堂。折纸班、手指操班、英语班同时开班,极富趣味的课程吸引了众多老人参加。

据统计,2018年,兖州区财政预算内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2.7亿元,占总支出的79.3%,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兖州区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补短板力度不断加强。连续14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大班额学校建设,一批中小学建成启用。建设了7处“医养结合”农村敬老院和福利中心二期及永华“依养家”、“九一慧济康养中心”等社会化养老机构,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全面推行城乡医联体建设,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探索创新调解新路子,诚信友善“和为贵”调解室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70年,兖州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围绕融入济宁主城区,按照“一带一轴两城四区”的发展布局和“东疏西融南优北控”的建设原则,集中攻坚城建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生态精致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88%。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顺利完成韦园、木材公司、西护城河片区等8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全面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234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启动了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和“绿满乡村”工作,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7%。乡村振兴全面展开,深入开展“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5个,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等。

记者感言:回望过去,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记录着兖州人民生活从短缺到殷实、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印证着兖州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勤劳的兖州人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各项事业一路高歌猛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兖州人民将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行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张美荣)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