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我们为什么喜欢悲鸿马 因为他画的马有一种精神

2020-01-22 17:48   济宁新闻客户端   丁健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丁健)在中国画坛,提起画马的名家,大家总是会不约而同想到一个人的名字,徐悲鸿。徐悲鸿先生作为杰出的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更是一代画马大家。他笔下的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今天的我们看来,那些奔马,仍然独具徐悲鸿先生鲜明的个人面貌,其艺术的高度,至今难以超越。

徐悲鸿先生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先生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是一位融汇东方艺术、西方艺术的精髓,中西合璧的艺术大家。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

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鸿不仅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情性,而且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使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标志着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

马为六畜之首,历史上,国人对马尤其偏爱。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从这些以马为题的成语,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对于马的喜爱。冷兵器时代,战马奔驰的场面,蔚为壮观。战马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成吉思汗能够成为草原上的首领,也得益于游牧民族对于战马的使用。在那样的时代,日行千里的铁骑,拥有无坚不摧、摧枯拉朽的强大战斗力。

马的勤劳,马的勇敢,马的坚毅,使马成为人类忠实的朋友。

“一洗万古凡马空”,这句诗,形容悲鸿马,再贴切不过。

就艺术实践而言,这位全才型艺术家,在素描、油画、中国画、诗文、书法等各个领域均有杰出表现。他画的马,被认为是中西融合的成功典范,他亦因此而成为既有理论倡导又有艺术实践的融合派大家。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到动物园画过大量马的速写与素描,认真研究过马的生理结构。他曾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徐悲鸿能将马的体面关系与笔墨的写意趣味融而为一,在增加对象体量感的同时,又不失中国画水墨神韵。

在一篇专访中,廖静文女士曾透露诸多有关徐悲鸿画马的细节。徐悲鸿画马,一是“精研其结构”,对马的每根骨头、每块肌肉均有精深了解和准确把握,能捕捉瞬间的优美体态;二是“细审其神情”,1940年印度之行,徐悲鸿终日与马相处,对马的喜怒哀乐有了更入微的观察。此后所画的马,骨骼突出,胸肌发达;四肢的膝、踝关节塑造坚实而充分,另用浓墨、焦墨绘出鬃、尾的飞舞之状;鼻孔大,并以白粉施于鼻梁骨最高处。“悲鸿画的马腿比其他画家所画的都要长,但观者会觉得夸张得恰到好处。”

我们热爱悲鸿马,因为他笔下的马,经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更加鲜明,生动,潇洒,给人带来无限美的享受,带来健康向上的能量,带来积极进取的意志。每每观之,令人身心愉悦,振奋人心。

我们热爱悲鸿马,是因为他笔下的马,凝聚着民族向上的精神,体现了民族凛然的气节,有一种大无畏、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仔细看,奔马的姿态积极昂扬,英姿勃发,扬起的鬃毛,腾空的马蹄,强健的体格,奔驰的姿态,无不洋溢着一种乐观、自信、勇敢与坚毅的风采。这种特质,正与中华民族历经劫难,威武不屈,走过苦难,崛起于世界东方的民族精神深深契合。

我们热爱悲鸿马,也可以感受徐悲鸿先生写马抒怀、以马自况的情怀。

悲鸿先生从不画膘肥体壮的鞍马,而酷爱画瘦骨嶙峋、放浪形骸的野马。他一贯主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笔下那些豪放不羁的奔马,正是他自己人格的写照。徐悲鸿先生不仅通过笔墨表现心迹,还通过题跋直抒胸臆,如“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秋风万里频回顾,认识当年旧战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等等,从他的画,他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先生人格的魅力。

1953年,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