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渔父的智慧与屈原的坚守

2020-03-11 18:02   济宁新闻客户端   丁健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丁健)《渔父》是楚辞中的一篇作品,讲的是一位渔父和三闾大夫屈原之间的一番对话,对话内容很是精彩,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两人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也可进一步体会到屈原洁身自好、坚守自持的情怀与操守。

关于此文作者,历来专家有几种说法,一说为屈原,一说为楚人。综合专家观点,作者为楚人,并非屈原本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作品开篇,出场的是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被流放中的屈原。渔父认出了屈原,开门见山问道,什么原因,到了这步田地?

屈子答曰:只因不愿同流合污,才被放逐。

渔父同情三闾大夫不幸的人生遭际,想开导于他,于是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这句话,可以看到渔父的超然与智慧。随后,渔父以三个反问句,提醒和启发屈原“淈泥扬波”,走一条与世浮沉、远害全身的自我保护的道路。

从渔父的观点里,他认为屈原不必要“深思高举”,正是因为他对以我的坚守,对世俗的不妥协,终于为自己招来流放之祸。渔父劝屈原,若想避祸,只要随波逐流,既可保全自我。

这样的建议,在屈原那里,自然是无效的提议。三闾大夫岂能甘于思想的阉割与沦落,他首先过不了心里的底线。秉持“苏世独立,横而不流”高尚人格的屈原,对于渔父的“忠告”,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接下来,屈原义正辞严地表明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决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如果,清白之身受到玷污,自己是可以决然毅然“宁赴湘流”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渔父》中的屈原,正是一位始终不渝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勇者、强者。

渔父听了三闾大夫的一席话,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船儿一边徐行,一边唱到:“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渔父唱完之后,便驾一叶小舟,飘飘然远去了。

渔父谈了自己的设想,屈原并没有随声附和。而是依然选择去坚守自己的情操与初心。这选择,符合三闾大夫的人设。对理想和信念的这般虔诚,这般执念,才成就了屈平词赋悬日月的屈子先生。

而渔父的超然,与随遇而安的心态,也可感知其对外事外物的洒脱随和,与举重若轻的态度。虽然,渔父的志向,有别于屈原“道不同而不相谋”的秉持,但其对待事物的从容平和,体现了其情商高超的一面纬度,也可给世人一些有益的借鉴。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