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孔孟之乡处处盛开“双拥花” 济宁市新时代双拥工作纪实

2020-10-25 08:40   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下辖11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总面积1.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835万。济宁也是革命老区、兵员大市和优抚安置大市,全市现有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9.7万人,其中优抚对象6.8万人。近年来,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深入推进军地军民双拥共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推进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济宁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八连冠”。同时嘉祥县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市委、市政府和驻军单位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和战略的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里高规格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副书记、有关常委和驻济部队首长任副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每个成员单位明确了固定的联络员。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参照市里做法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城乡社区设立双拥工作站(点),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有序衔接、统筹推进的双拥工作格局。二是强力统筹推进。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驻济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纳入党政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范围,与县市区签订责任书,实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年中有检查、有督导,年底有总结、有考核;纳入党委、政府和驻军年度工作报告,确保各项双拥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三是完善制度机制。认真落实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军地联席会、领导小组会、双拥专题会等制度,党政军主要领导带头,做到重要问题亲自研究部署、重要工作亲自检查指导、重要活动亲自组织参与、重要环节亲自把关落实、难点热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优抚对象轮养办法》、《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济宁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办法》、《济宁市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考试考核办法》,使工作中的成熟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打造的“亲情优抚”、“精心军供”、“阳光安置”、“幸福军休”等特色品牌,有效提升了我市双拥工作水平。四是健全服务体系。2018年,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了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县全部成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56个镇街和6380个村(社区)全部设立了退役军人服务站,全市安排专职服务人员编制720个,专职人员与退役军人的比例达到1:410,初步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体系。

广泛深入宣传教育

各级把国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规划,大张旗鼓推进双拥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一是夯实国防双拥宣传阵地。先后投入3亿多元,实施烈士陵园改造维修和提升工程,建成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羊山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微山湖英烈纪念园、微山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被省委列为党员教育基地。目前,全市建有烈士陵园、纪念馆13处,建成2个国家级、5个省级、6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人数多达300余万人次。二是浓厚国防双拥宣传氛围。在《济宁日报》、济宁电视台、济宁广播电台开辟了国防双拥宣传教育专栏、“天南地北济宁兵”、“退役军人风采”专题栏目,突出宣传报道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现役退役军人的先进事迹;开办双拥网站、退役军人事务公众号,集中展现双拥工作风采;在城区交通要道、旅游景区、公园广场等场所设置永久性性双拥标志牌120块;在户外电子屏和公共汽车、出租车车载显示屏滚动播放双拥宣传片和标语,每天信息播放量达1万余次;充分利用退役军人服务站、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阅报栏、宣传橱窗广泛宣传国防双拥知识,“报、网、端、微、屏”等资源融合运用,形成了立体式、全方位、动静结合的宣传格局。三是强化国防双拥宣传效果。每年一个主题,相继开展了“双拥情·中国梦”、“双拥情·强军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建军9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双拥活动,通过举办春节、“八一”军民联欢、“情系国防”晚会、“爱国歌曲大家唱”等宣传活动,使广大军民受到了现实生动的国防和双拥教育。制定了《济宁市军地先进文化同促共建实施意见》,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文化进军营”主题活动。市直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援建军营图书室”“文化培训进军营”“书画进军营”“文艺演出进军营”等专项活动,受到军地领导和驻济官兵的欢迎。

全面落实政策法规

始终把政策落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解决部队官兵“后路”、“后院”、“后代”问题。一是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建立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抚恤补助标准每年提高10%以上。全力做好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和精神抚慰等工作,在生活保障方面,将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纳入低保、五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在医疗保障方面,健全完善了保险、补助、优待相结合,社会医疗保险、政府医疗补助、医疗机构优惠减免、大病医疗救助“四个层次”保障及优抚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体系;在精神抚慰方面,制定了《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实施细则》,每年开展以免费健康查体、康复疗养、志愿帮扶救助、医疗巡诊等十项内容的“关爱功臣”活动,使广大优抚对象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高质量完成安置任务。积极推行“三公开一监督”阳光安置办法,安置政策、安置计划、考试考核成绩全部公开,确保安置结果公开、公平、公正。2016年以来,全市共安置军转干部481名,安置率达100%;接收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133名,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中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比例达到72%,远远高出省里规定的40%的标准。实施退役大学生士兵就业优惠政策,每年单独拿出基层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岗位开展定向招考,2016年以来共定向招考退役大学生士兵137人。三是创新退役军人优待政策。在全省率先实施为济宁户籍的退役军人办理拥军卡,免费乘坐济宁市行政区域内541条城际、城市(城乡)公交线路,目前已办理各类拥军卡5.2万张。面向全国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免门票费游览由政府投资兴办的17家A级旅游景区,政策实施以来已有6500余名退役军人享受免费政策。采取“政府帮扶+社会参与+个人自愿”的方式,组织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购买“普惠型”“激励型”“创业型”“优惠型”等四大保险,减少退役军人的后顾之忧,让退役军人体会到政府和社会的特殊关怀,不断提升广大退役军人的幸福指数、安全指数。四是依法维护军人军属权益。在随军家属就业方面,按照“军属优待、用其所长、助力就业”的原则,通过政府指令性安置、提供培训、定向招聘、推荐就业等形式,确保随军家属妥善安置、生活得到保障,2016年以来,全市共接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随军家属26人,全部安置到相应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未就业随军家属生活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按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补助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557元。在军人子女教育方面,现役军人子女可优先选择市内教育质量高的学校免费就读,在艰苦地区或高风险岗位服役、烈士子女、平时荣获二等功或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子女,中考时享受降分5%-10%的照顾,一般地区部队的军人子女,中考时享受降分3%的照顾。2016年以来,全市安排军人子女入学入托711人,全部就读我市公办幼儿园和优质中小学。

强化拥军服务保障

把服务部队备战打仗、支持部队建设改革作为第一要务,全力全速帮助部队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全力支持重点军事工程建设。对部队的重点军事工程建设计划,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协调资源予以保障,第一时间开工建设,全力提升部队战斗力。投资1.2亿元、占地400余亩,集民兵训练比武、新兵征集、学生军训、党政军干部集训为一体的民兵训练基地。投入3亿多元修建空军济宁机场到市区的公路,为部队完成战时、急时任务提供有效保障。投入1.2亿元为全市消防部队更换了消防装备,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的洞式民兵武器仓库,投入9000万元为驻济部队建设现代化营房,投入3500万元改建荣军医院和军供站,投入1500万元新建王杰纪念馆,投资900万元为驻济部队硬化营区路面,有效改善部队官兵训练、生活环境。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市军地建立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调帮助驻军部队解决医用口罩7万余只及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品,为370名95979部队驻训人员上门免费核酸检测。二是全面开展社会化拥军。各部门、群众团体爱心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智力、法律、生活拥军活动,帮助部队解决“米袋子”、“菜篮子”、“书柜子”问题。举办“拥军政策相伴入伍”活动,为全市3000余名应征受训青年“送政策、送慰问、送服务、送岗位”。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慈善进军营·关爱子弟兵”活动,慈善总会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困难现役军人家庭实施慈善救助。成立济宁市拥军优属协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工作,112个单位和个人加入协会组织,相继开展了“替烈士回家看爹娘”、“关爱抗战老兵和抗美援朝老兵”、“致敬老山、法卡山英烈”、“书画进军营”、“庆八一文艺演出”、拥军慰问等系列活动,依托会员单位成立全国首家“退役军人健康服务中心”,每年为抗战老兵、烈属提供免费体检,为退役军人提供优先优惠健康管理服务。全市成立县级以上拥军优属协会、爱国拥军协会、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等社会化拥军组织19个,基层社会化拥军组织1000余个,在全社会形成了拥护部队、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浓厚氛围。三是着力构建军人荣誉体系。每年市委常委带头,走访优抚对象和退役军人,送慰问信、送福字、送春联、送联系卡。每年在《济宁日报》发布光荣榜,组织秧歌队、锣鼓队军地联合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慰问金,大张旗鼓表彰济宁籍立功受奖军人。在济宁电视台开播“天南地北济宁兵”专题栏目,激励现役军人“军营建功业、家乡扬美名”。每年开展“双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十佳兵妈妈”、“十佳好军嫂”评选活动,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激发全社会拥军优属的热情。

拥政爱民践行宗旨

驻济部队官兵视人民为亲人,把济宁当故乡,时刻牢记为民爱民宗旨,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植树造林、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出动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3.6万余人次,各种装备1500余台次。一是抢险救灾打头阵。驻济部队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军地联合应急救援协议》,每当遇到紧急特殊情况,军地携手,快速反应,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每逢遭遇自然灾害,驻济部队官兵主动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为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全力帮助受灾地区度过难关。针对市域内黄河过境、微山湖区面积大的实际,每年在黄河滩区、微山湖区联合地方组织大规模防汛应急演练,确保了地方平安。二是平安建设当尖兵。驻济部队积极发挥民兵预备役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每个县市区成立120人的民兵应急连,每个乡镇(街道)成立30-40人的民兵应急排,协助地方政府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驻济各部队与公安部门和基层组织组建了3660支民兵治安巡逻队,以“护厂、护矿、护校、护村、护路”为重点,常态化开展联巡、联防、联治、联动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举行军营开放日活动,开展全面国防教育,每年派出教官为400多个大中小学及企业开办军事训练和军队光荣传统教育科目,开展国防教育展览上百次,上国防教育课600多次;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青岛上合峰会、央视春晚和中秋晚会、三级“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维稳任务。三是助力发展显身手。驻济部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协调产业项目51个,协调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定点帮扶的23个村、6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02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济宁军分区援建的圣水峪镇仲都小学、山东陆军预备役炮兵师援建的白石镇夏村农家乐采摘园、武警济宁支队援建的康驿镇庄户村乡村道路,得到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积极开展义务植树、医疗巡诊、助学兴教等活动,建设“双拥林”16处,双拥桥 12座,国防双拥教育基地 22处,双拥文化广场11个。捐赠善款300多万元,捐赠书籍上万册,帮助200多名学生完成学业。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