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进“中国铁编第一村”:一年卖出2个亿

2020-10-26 09:14   济宁日报   王雁南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来到了被誉为“中国铁编第一村”的任城区长沟镇赵王堂村。“人人编织忙,家家是工厂”,这是赵王堂村最真实的写照。来赵王堂村,首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变出美丽乡村,淘来幸福生活”等标语随处可见,处处彰显出信息化时代给这个小村庄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每家每户都在用铁丝作编织,造型各异的鸡笼、鸟笼、铁筛子、铁笊篱、铁笼子等传统铁编,还有龙、鱼、狗等一系列现代铁艺作品,在赵王堂村匠人灵巧的双手下成型,个个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赵王堂村从事铁编制作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全村80%的人都会铁编手艺,享有“中国铁编第一村”的美誉。赵王堂村以吃苦耐劳、敢争第一的精神,从手工编织到半自动化再到全自动化,从日常用品到工艺品,从“提篮小卖”到电商销售,步步引领着铁编潮流。

走进一家家铁编企业,有的在用机器设备下料、弯圈、点焊、打孔,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线,而在一些家庭作坊,人们则正在手工塑型,安插条、固底、穿丝……生产的各个工序,在这些农户手中分工进行着。为扩大销路,2016年,在长沟镇政府的鼓励支持下,赵王堂村针对铁编行业特点,找准“互联网+”的切合点,由村内多家企业发起成立了服务全村铁编专业户的电商企业——山东兴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开通了阿里巴巴、慧聪等专业贸易平台,利用搜索引擎广告和B2B平台信息发布,客户线上订单,农户线下生产,一条网线,为赵王堂铁编网罗来全国各地订单。

互联网+模式,让赵王堂铁编小产业做出了大文章。目前该村销售收入过千万的企业达到了10余家,全村合计年产值近2亿元,利润达到4000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护驾李、康庙等地群众5000多户从事铁编产业。以点带面,全村已有35户开通了电子商务工作,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销售额达到了50%,销售收入近亿元。“现在销售额一年能达到四五百万,纯利润能达到三四十万,以前没有电商平台时,只能在国内销售,现在通过电商销售,能面向全世界,现在我厂工人有30多人,能领三四千元的工资,很好地带动了附近村庄村民就业,近期,还要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济宁向阳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伊成亮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各种工艺品越来越喜爱,赵王堂村的匠人们抓住机遇,积极向铁编工艺品进军。赵德利是赵王堂村民眼里的能人,“心灵手巧、脑子活泛”是人们对他的普遍印象。做了多年铁编生意的赵德利,更是发现了人们对手工艺品的喜好,于是便把精力全部投入到铁编工艺品的创作中,并琢磨创作了龙、鱼、狗等一系列铁艺作品。“一件铁艺作品的价值是一件铁编制品的10—20倍。”赵德利说,铁艺产品投入市场后,广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铁艺作品已占到订单总量的30%到40%。”

村民李华丰制作灯笼在村里小有名气,他编制的铁灯笼美观大方,市场前景很好。“制作一个灯笼用四两铁丝,30分钟就能完工,卖50元;同样编一个笼子只能卖10元钱,我们现在卖的是技艺和创新,所以价格也就高些。”李华丰说,手艺还是老手艺,但编出的东西却融入了现代元素,变成了新玩意。

传统铁编靠走量,现在铁艺靠创新。如今60%的铁编加工户正在向铁艺方向发展。为摆脱过去单打独斗局面,村里还成立了铁编协会和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点带面,打出组合拳,让百姓足不出户,在家编织“编”出致富路。(记者 王雁南  通讯员 李忠顺 张爱英 张淼)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