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口问题为何是“国之大者”?

2021-06-01 08:45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孙秀岭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6月1日,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系千家万户。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文章认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要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对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要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要深化国家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重要、必要、紧要。6月1日,经济日报刊文指出,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长远发展。对开启新征程的中国来说,以全面视角把握人口趋势性变化,以辩证思维看待人口趋势性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人口形势科学研判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战略与政策,重要、必要、紧要。

文章认为,要推动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最大程度释放出优化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要学会与老龄化趋势“共舞”,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优化生育政策,既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关系到个体层面的人的全面发展。唯有以发展为解决人口结构性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以政策举措不断完善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才能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优化”是个关键词。央视新闻评论指出,与前几次调整生育政策相比,这次的关键词是“优化”。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就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时隔不到三个月,优化政策便已浮出水面。

评论认为,中央这次优化生育政策,不是单纯的一“放”了之,还提出了实施配套支持措施。这些措施政策更具可行性,因为它意味着生育三个子女将获得国家支持和制度层面的保障。此前,《纲要》已提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彰显国家善意,也让生育政策带有温度。

文章说,优化生育政策,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国家发展。在落地的过程中,夯实每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制度安排都熨贴人心,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出优化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为此,就要落实“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的中央部署。无论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还是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无论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还是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措施越有力,政策就越见效。优化生育政策,尊重公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资源高效配置,则民族复兴更可期,中国未来更明亮,一个更具活力的中国正在走来。

推动中国社会的链式改变。环球时报刊文认为,这一决定来得非常及时,它传递了这个国家正在坚决实事求是地应各种挑战的清晰信号。每个国家都面临着各种问题,中国作为超大型社会尤其如此。但是中国长期以来正视问题,我们的政策制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这为国家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真实动力。

文章指出,我们的社会构建中有大量家庭少子的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说深入到了方方面面。家庭的全部资源投入到一两个孩子身上引导了社会体系的诸多特征,包括人们的价值取向。当我们的社会朝着拥有更多三个孩子家庭的方向改变时,这种变化也一定会是链式的,重构社会性的许多安排,也重塑人们的许多观念。

文章认为,国家允许生三孩,包括创造鼓励性条件,这是政策,而不是对家庭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生几个孩子的决定权完全属于每一个家庭,是大家充分自主自由的选择,国家的新政策不具有任何强制性。我们全社会努力的意义在于,用一段时间改变老龄化逐渐加重的趋势,而这需要是政策引导下的自然过程,是我们社会全体成员追求各自人生和家庭幸福的伴生结果。

“三孩”不仅是个人私事,也是国家大事。6月1日,北京青年报刊文指出,劳动力出自人口,人才也来源于人口。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规模优势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目前国际贸易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能够通过双循环来实现经济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总量庞大的人口规模优势,以及基于此打造的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是保持我国人口规模优势和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的客观要求。

文章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资源,生育不仅仅是个人私事,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国际经验显示,一些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国家,采取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措施,千方百计鼓励生育,但收效不大。从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和生育状况的变动趋势来看,短期内鼓励生育举措可能会产生一些暂时性效果,但从长远看,建立更完善的顶层设计和综合政策支持体系,乃是根本的治理之道。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澎湃新闻刊文指出,三孩政策,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的重要举措,关乎国家未来,也关乎亿万家庭的未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速放缓,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甚至一些省份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人口比例低至10%左右,到了打响“儿童保卫战”的时候了。

文章认为,中央是号准脉、开对了方子,放开三孩生育,不仅是在政策上开口子,更是要保障公民敢生、愿生,养得起,育得起,要让妈妈不被歧视、上学不再焦虑。要激活生育意愿,相关鼓励政策力度必须要加强,要让公民在生育中感受到“实惠”。以税收政策来说,目前《个税法》仅规定,每个子女按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教育费用(不是抵扣),这对于养娃的高成本来说,税收优惠效应就不太明显。生育相关的税收、住房、休假等财政投入要拿出真金白银,给出实打实的优惠。“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放开三孩政策,还得回归以人为本的初衷,用制度的温度、财政的力度、人文的关怀构建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

套配“五件大事”,避免“一放了之”。红星新闻刊文指出,单纯地依靠生育政策的优化和宽松,想达成适度生育水平的目标,仍然远远不够,还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与三孩生育政策相互配套衔接的经济社会政策体系,这是决定未来是否能够达成三孩政策生育效果的关键要素和决定因素。

文章认为,首先,法律要先行。目前我国计划生育的法律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上位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位法是三个部门法规,包括《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下位法为地方法规,即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构成三个层面的计划生育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2015年底修正,与“全面两孩”政策配套,相应的地方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均作了修订。现在即将实行三孩生育政策,各个层面的法律法规必须作出相应的修正,依法治国的时代要依法计划生育。其次,构建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的公共政策体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事情,即“一小一中一老”。“一小”应抓紧建设相关的托幼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中”,是要加强生殖健康的技术服务和教育服务,比如对优生优育的知识普及,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同时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恋爱观念、家庭观念。“一老”,则是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后,加强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既要体现对新生儿、青少年的关怀关爱,同时也要让中青年能够在生育面前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关怀和安全的服务,以及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养老敬老爱老环境,塑造一个全新的全生命周期关爱的社会环境。

“三胎红利”。21世纪经济报道刊文认为,目前来看,能否和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出现一个生育小高峰类似,出现“三胎红利”,这还不好说。因为根据此前的生育意愿调查,有生育三孩意愿的家庭整体比例非常少。因此,需要一些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的衔接来促进生育。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这些政策的覆盖面是很广的,因为改善生育率是一个体系工程,从恋爱到结婚组建家庭,到孕产期,再到儿童成长,整个过程都需要全面的政策支持体系,所以相关的配套政策也需要逐步建设。目前放开三孩生育政策,这是一个政策的起点,也是一个政策信号,未来会逐步把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女性劳动权益、妇幼保健、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康的婚恋教育引导等,都会慢慢建立起来。

学区房会再掀“热潮”吗?华夏时报刊文指出,生孩子也许不是一个问题,但“养得起吗”却是许多家庭面对生育选择时难以回避的焦虑。现今社会,生育不仅仅是生育,更牵涉了住房、教育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系统性社会问题。

文章提出,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高是抑制生育行为的“三座大山”。而其中,结合了教育与住房的“学区房”令一众家长最为头疼的难题之首。那么,“三孩”生育政策会让学区房再度掀起“热潮”吗?无须高估这一政策对全国的影响,有实力生孩子的家庭,其实一直没被“抑制”过。从过往“二孩”政策后的楼市走向来看,政策放开对房地产的直接影响在于购房需求的增加,三大需求中改善型需求最为直接,其次是学区房。因此,受益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大户型的需求或有一定增长,而子女的教育也会产生对学区房的需求。但是对于房地产业来说,最为重要的人口因素影响是净人口增长率,放开“二孩”“三孩”长期来看会产生新增的房地产需求,但其数量并不会扭转房地产走势。

相关概念股能在“风口”呆多久?新华财经文章介绍,受三孩政策影响,婴童、养老概念股31日尾盘大幅拉升。港股三胎概念股锦欣生殖涨超17%,贝康医疗涨近13%。A股方面,截至收盘,美邦股份、高乐股份、澳洋健康、拉芳家化、金发拉比涨停,贝因美触及涨停,爱婴室、朗姿股份、戴维医疗等纷纷走高。分析人士表示,三孩政策的提出使母婴消费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扩大,与此相关的上市公司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概念股将再上风口。

助力破解一个全局性问题。大众日报客户端刊文指出,老龄化、少子化,即“一老一少”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间,我国必须加以应对和破解的突出问题。新生儿数量增多,将带来儿童少年人口比重变大,“稀释”总人口的老化程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人口自然变动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这是解决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的根本办法。

文章认为,要全面落实国家生育政策,系统性建立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彻底转变过去传统的人口控制治理思维,修正不合时宜的政策条款,提高公共政策、文化舆论、社会环境对人口生育的支撑能力,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应健全完善税收、社保、住房、养老、家庭发展、托幼服务、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户籍管理、扶贫救助等各方面政策,使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切实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呼吁育龄人口接受孕前检查,降低新生儿缺陷率。出台有力措施,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从根本上解决育龄人口“不敢生、不想生、生不起”现实问题和矛盾。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经济日报 央视新闻、红星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华夏时报等)(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秀岭 整理报道)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