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泥巴里的艺苑瑰宝——泗水鲁柘砚

2018-11-14 10:52   济宁新闻网  

“模削谁成几上宾,洪钟作式出陶均。设如洞理文流响,七召畴为待扣人。”这是清乾隆皇帝为其收藏的钟式东鲁柘砚所赋的一首诗。诗中所说的东鲁柘砚,即为山东泗水县柘沟镇所产的鲁柘澄泥砚。作为大汶口文化和古卞国所在地,泗水县柘沟镇自古以来就是“土陶艺术之乡”,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泗水县境内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制陶工艺。其中,鲁柘澄泥砚更被视为土陶中的代表而被世人熟知。

鲁柘澄泥砚,简称鲁柘砚,又名柘砚、柘沟陶砚,因产于古鲁国东部的制陶古镇柘沟,又称东鲁柘砚。鲁柘澄泥砚在砚家族中稍显特殊,因为其他多数砚台基本是用砚石雕刻而成,唯独澄泥砚是用河泥或矿土雕刻烧制而成,因“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而著称。其形制端庄而有变化,古朴而又新颖,谨严有法,规范合度,具有温润如玉等特点。

关于鲁柘砚,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古时有一位举子进京赶考,一路颠簸来到柘沟,悉数囊中之物,发现所带一方砚台丢失,无奈之下便捡了一块陶片替代。当他步入考场磨墨运笔时,发现陶片发墨如油,不渍水,不损笔,时至寒冬却不冰,运笔自如,笔笔生辉,文章呈上果然得中。从此,柘砚就誉满京城了。

然而,历史总是喜欢与人开玩笑,鲁柘砚始于唐,盛于北宋,但到南宋以后便失传了。直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交流人士来华访问提出要买“鲁柘砚”,这才唤起了人们重寻鲁柘砚的强烈愿望。不过直到1990年,这项颇具难度的工艺才得以“复活”。

由于鲁柘砚是用原矿土为原料制作,比用江河湖泊淤泥制作起来工序要复杂得多,工期更长,难度更大,成品率也更低,在杨老看来,鲁柘砚的失传,正是由于其繁琐复杂的工序和精准的技术。做一方鲁柘砚要经过配料、过滤、澄泥、成形、阴干、雕刻、焙烧、煮腊、后加工等九个环节三十多道工序,费时三个半月(冬季时间还要更长)。在杨老的私人展厅里,存放着近百方鲁柘砚,形状大小不一,颜色也各不相同,有一砚一色,也有一砚多彩;有的酷似名贵的红丝石,有的恰似浮云飘游,波浪涌动,妙趣横生。杨玉祯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灵龟砚。灵龟砚头部、四肢略显褐色,龟壳发红,乍一看,犹如正在觅食的神龟,眼睛凝望着前方,炯炯有神,嘴角弯弯一笑,仿佛已胜券在握,十分可爱。

如今,鲁柘砚已经走出了国门,受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朋友的喜爱,甚至作为国礼赠送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贵宾和友人,架起了友好往来的桥梁。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