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第八届济宁市道德模范”报告文学作品展播】冯运利:困境儿童心中的“冯爸爸”

2021-11-16 10:18   济宁新闻客户端   张长勇

冯运利,男,汉族,1975年11月生,泗水县微公益协会金庄服务站负责人。

自2016年加入泗水县微公益协会以来,他积极参与困境儿童帮扶救助工作,走访足迹遍布泗水县596个村庄,累计行程超过7万公里,走访困境儿童400余名。2018年1月,担任泗水县微公益协会金庄服务站负责人后,他为金庄镇困境儿童对接帮扶款81.8万元,对接帮扶物资价值27.2万元,累计救助贫困儿童178人。无论是协会的志愿者,还是被冯运利帮助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一辆“从不休息”的面包车,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无论走访对接还是物资运输,冯运利和他的面包车时刻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大家都说:“老冯的车虽‘破’,但永远不落人后”。

2020年,冯运利被评为 “济宁好人之星”。2021年,冯运利被授予“第八届济宁市道德模范”称号。

冯运利四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材虽不算高大,但也有伟岸之风。宽阔的额头,戴一副眼镜,一说话就面带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感觉。当我开门见山地说出前来采访他的目的,并问及他为什么要做微公益志愿者时,他也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一开始,他是受到一位中学女教师的影响。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2016年国庆节前夕,一个周末,他开着自己的五菱面包车,拉着儿子中学的刘老师,还有她的几床新被褥和一书包学习用具,去星村镇鲍家庄村看望一个困境家庭的小女孩——一个8岁的、二年级的小学生。到了小女孩的家,冯运利一下子呆住了,心情随之沉重起来,一个大老爷们,还当场流出了眼泪。

这小女孩的家只有三间旧瓦房,仅有的一间卧室,住着她年迈多病的爷爷;正堂里有两张床,一张床上躺着她已精神失常多年的母亲;另一张床则是她和3岁的弟弟睡觉的地方。屋子里,除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再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父亲一人支撑。8岁的小女孩,放学后不仅要照顾弟弟,还要生火做饭,照顾全家人。刘老师说,去年她才结识了这个小女孩,当时她已经7岁,还没有上学,是刘老师帮扶她上了小学。

当刘老师将她带来的几床新被褥,一一铺到床上时,那个3岁的小男孩竟爬到床上高兴地跳了起来。8岁的姐姐,见到那一书包学习用具,也是一脸的幸福,激动地跟在刘老师身后,不停地说:“刘阿姨,刘阿姨,我什么都不缺了……这回我的数学考的不好,只考了98分,下回我要考满分”!刘老师听了,急忙弯下腰来,抱住她,激动地说:“好孩子,我支持你,直到你考上大学”!这种令人心酸的场面,冯运利还是第一次见到,面对这么困难的家庭,这么可爱的孩子,他早已泪流满面,说不出半句话来了。这时,他将自己身上所带的几张百元现钞和零钱全部拿出,一股脑儿交给了孩子的父亲,然后手捂胸膛,急忙走了出去……

冯运利说,过去自己一直在生意场上闯荡,见惯了那些吃得好、穿得好,既矫情又挑剔的富人,还真没见过这么困难的家庭,这么容易满足的孩子!当刘老师和小女孩紧紧抱在一起时,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某个虚拟的场景,但他又清楚地知道,这是现实中的真实情景,是志愿者与受助儿童的真实画面!于是,他的心莫名其妙地难受起来。

回到县城后,冯运利就让刘老师向协会推荐申请,他要加入泗水县微公益协会,成为协会的志愿者!2016年国庆节这天,他如愿以偿,从此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生涯”。

凡人的“觉悟”

做了志愿者,就意味着要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奉献出来,无偿地服务于工作或他人,有时还要不计回报地贡献自己的财物。冯运利入会时,泗水县微公益协会刚成立不久,那时协会里已有不少志愿者,他们被自己的爱心所驱动,整日忙前忙后,干劲十足。然而不久,人数便渐渐减少,好多熟悉的面孔不见了,最后只剩下冯运利和刘老师等几个人。对于别人的离开,冯运利说,这事怨不得他们,这里的活的确多一些,繁杂一些,天天干也干不完,感觉比较累。假若没有一定的韧性,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冯运利说,协会的工作重点是救助、帮扶困境中的学龄儿童和中学生,保障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其次,是帮助那些已考取大学,但因身陷困境而无法入校的学生。这里有一个时间问题,即对大部分困难中的孩子来说,协会至少要帮扶他们9年时间,甚至是12年、13年时间。在当时,全县已有上百名孩子纳入了帮扶计划,看看这个流程,就知道志愿者们工作量有多大了:全县排查(无死角排查)——发现、接受困境儿童线索——入户走访——信息采集——困难评定——确立帮扶——入档管理——派遣志愿者。接下来是联系爱心人士或慈善单位,组织他们“认亲戚”“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到了实物或钱款对接时,工作就更细了,要带上足够的人员(志愿者至少两人,捐赠帮扶方一人以上),要好实地拍照、填表、记录、签字、合影等工作,有搬运帮扶物质的,还要备好装卸车、办理移交手续,这些工作都由志愿者来完成。一天下来,一个个累得腰酸腿痛,还时常错过吃饭、休息的时间。期间所花费用,还要自掏腰包(比如乘坐公交、车辆租赁、个人餐饮、私车加油等等),可以说,这是一项只有付出,没有酬报的工作!时间一长,有些志愿者自然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问:“冯运利,别人走的时候,你有没有犹豫过”?

他笑笑说:“好多人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而我的回答都不够有力。我常说自己是个普通人,不是慈善家。慈善家出钱了,心意达到了,就算完事了,下次来不来,那是另回事了。而我们是志愿者,工作是循环往复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说的好听点,我们是爱心路上的服务者、守护者。必要的时候,个人出点费用也是正常的”!又说,刘老师不也没走吗?她不仅仅是这里的志愿者,同时也是捐赠者。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女孩,她至今还在捐助她。说到这儿,冯运利点了一支烟,吸了几口,说,古语道,一个人过得好不算好,大家过得好才是好。我们做的是微公益、微爱,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但也是盼着大家都好的事。我觉得,只要坚持下去,就是一种大爱,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我是受刘老师的影响而来,又因爱而坚守,我从未犹豫过、后悔过……

“赤子”在负重

“赤子”是一个比喻,也是“赤子之心”的简称。

《道德经》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其意是道德深厚的人,皆有赤子之心。冯运利在做志愿者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六年时间,期间从未终止过、停歇过,现今还在继续着、前行着。

在做志愿者之前,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生意人、畅游商海的人。年轻时,他怀着梦想闯天下,玩着心跳走南北。当过“娃哈哈”的营销员,做过“脑白金”的销售商。与不怕“水淹七军”的宗庆后见过面,与“巨人”大腕史玉柱握过手。仰仗自己多年的努力和打拼,曾经两手空空的他,后来竟赚得钵满盆满,从不差钱!年龄稍大后,他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在人们很少有私车、吸贵烟的时候,他开着崭新的五菱面包车、吸着玉溪香烟回家了。回家不久,他又在泗水做起了几个品牌白酒的代理商,整车整车地进货,大把大把地来钱,可谓日进斗金啊!那时他刚过40岁,每天望着星星入睡,迎着太阳起床,“吃着火锅唱着歌”,小日子过得跟神仙似的!

然而,生意场从来都是“名利场”。伴随着他在公益事业上的步步深入,时间和精力对他来说越来越不够用了,他所代理的那几种白酒,因不能及时订货、送货,又得不到正常维护和宣传,其热度逐年下降,销量逐步减少。上游公司和下游客户因赚不到钱,对他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见面就说些“讽刺挖苦”的怪话。尤其他当了金庄服务站负责人后,就更顾不上生意了,几个公司都派人找过他,提醒他、警告他,甚至用“重罚”吓唬他,可他还是“李玉和的信号灯——照旧”。公司和客户们见他实在没戏了,就一个个瞪着眼、涨红着脸寻找别的代理商去了,他的代理生意就此“搁浅”,至今还有一屋子酒“醉”在那里,没能变现。

协会的人见他失去了这么好的生意,都觉得可惜,劝他赶紧想办法挽回。可冯运利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便强打起笑脸,说:“生意终有断,何必去强求呢”?

有人分析说,冯运利失去生意,其实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跟他的五菱面包车有关。入会时,协会里上上下下没有车,只有他这一辆小“面包”。他开着它,进进出出,很是耀眼、风光。时间长了,其他志愿者们自然就想蹭车坐。他也毫不在乎,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样子,从来没有拒绝过。久而久之,这辆面包车就成了“志愿者的志愿者”,甚至成了协会里的公车。

用车就用人,用人就用冯运利。所以他的工作量在悄然增加,车辆行程在不断延长,费用开支在逐步增长,同事们对他的依赖也在慢慢加强。这样下去,他哪有功夫去照顾生意?

另一个是与他当了金庄站负责人有关。自上任后,他便自我加压,主动与捐赠方或共建方协商,在金庄服务站搞了许多项目和活动,比如给困境儿童搭建“爱心小屋”,建设“壹乐园服务点”;开展“帮你实现一个心愿”“仲秋节送大礼包”“春节吃肉”“暖冬行动”,还有夏季“带你看世界”“追梦•泉乡少年行”等等。这些项目和活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忙起来,有时连吃口饭、喝口茶、吸支烟的功夫都没有,哪还有空闲去经营生意?

冯运利诉说这些的时候,我一直在朝他点头,表示理解。但最后还是问了他一句:前边的活已经够多、够累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项目和活动呢?他笑了笑说,扶困先扶志,这才是我们微公益的核心工作。面对困境中的儿童,扶志就要给他们做项目、搞活动,一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实现公平发展、平行发展;二是让他们在“衣食住行”和“游乐学”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会沟通,懂得感恩,将来才能回报社会。

听了冯运利的话,我似乎“幡然醒悟”,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了。你想,一个普通人,在没有任何利益,甚至在牺牲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坚定不移、毫无怨言地去做这件事,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慧心”在发光

“慧心”一词出自梵语,意为“身心明亮慧达四方”。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我提出要看看他的“老搭档”——那辆五菱牌面包车。老冯高兴地说,可以,知道您来了,它早就等在院子里了!一句话把我说笑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下楼走进院子,他指着一辆老式的银灰色五菱面包车,说,就是它,已经跟我整整六年了。刚来时,它还是一个“小伙子”,长得很俊气,现在“老了”,一身灰不溜秋的样子,跑起来全身哗啦啦直响。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去抚摸挡风玻璃和后视镜,很是爱恋的样子。我用手机给它拍了一张照片,发现车头的造型很“圆润”,一副可爱的样子。此时我说,能不能上去开一程,享受一下它的“服务”?老冯说没问题,别看它有点老旧,却有“一颗年轻的心”,发动机好着呢!等上了车,他问我去哪里,要不要去看看他的一个加工厂?他话一出口,我有些惊讶了,你还有加工厂?加工什么?在哪里?老冯见我连续发问,他马上低调起来,说其实是个不起眼的加工点,是加工“魔法泥”的,就是孩子们喜欢玩的那一种。又说,这样的点目前他已办了三处,都在边远村庄。离这里最近的一个,是在城东南罗家湾村。我说好,就去罗家湾吧。

二十分钟后我们到了罗家湾村。老冯的加工厂就在村中心。那里有学校、超市、小吃铺等等,看上去有一定的人气。进了厂子,见车间里有几套加工设备正在全速运转,每套设备都有一条传送带,传送带两旁坐着七八个紧张而忙碌的职工,都是些中青年妇女。她们的工作就是将机器里吐出来的各种颜色的泥块进行包装。她们见了老冯,一边忙碌,一边热情地给他打招呼。有的喊他兄弟,有的喊他哥,有的则称他“孩子的干爸”!我问他,这些人都是你的熟人吗?他告诉我,她们中一部分是从周边村来的困境儿童的家长,一部分是比较困难的人员,都认识。又说,这是他去年出资为她们办的“福利”小厂。不图有什么利润,只图给她们一个赚零花钱的机会,以缓解家庭困难。她们全是按件计酬,一天下来,少的能挣三四十元,多的能挣五六十元。时间不固定,家里有事就走,没事就来,自由方便。

听了冯运利的介绍,我对他更加敬重了。但也不免替他担心:你的酒生意都弄丢了,哪来的时间管理厂子?他说这种只赚加工费的小厂,只要搞好节约,一般没有风险。又说他已安排好一名总管和一名会计,平时由她们负责,他只管出钱发工资。还说,这种加工点,下一步他计划再发展3到4处,尽可能多地安置困难儿童的家长,让她们多少挣一点,补贴家用……正说话间,迎面跑来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仰着小脸叫了他一声“冯爸爸”!老冯马上把他抱起来,亲了一下,又放下,对我说:“他叫小玉,他的哥哥大玉是我帮扶的儿童,他妈妈腿有残疾,平时就在这里上班……”经他这么一说,我刚才看见过身边放着一根拐杖的妇女。

当我们从厂子里出来,开车返回到家时,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了。汽车沿着南外环向西行驶,9月的阳光透过车玻璃照进来,给人以十分惬意的感觉。我转头看了一下开车的老冯,发现他整个人都被阳光照射着,明亮的光线从他身上扩散开来,便有了一种金光闪闪的样子,看上去很美!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