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十一集 生命的承诺

2022-10-03 19:23   央视网  

他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救治疑难危重病人。他们探索创新,发展远程诊疗新技术。面对世纪疫情,他们以勇气、智慧和汗水,许下生命的承诺。

2020年除夕,在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上,时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今天年三十,没有应该的热闹,我要远征了,今天下午三点,目的地武汉。”

张忠德:到了武汉以后,当时晚上将近八点多了,偌大一个车站空空荡荡的,我一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觉得,这一仗不简单。

正月初一早上六点,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忠德进入了重症隔离病房。

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还没有完善成熟的治疗方案。张忠德参与了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制订。同时,他还担任国家第二中医医疗队队长,队伍里会集了广东和北京等地上百名中医医务人员。当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天后,广东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面对刚见面的战友,张忠德的欢迎方式,是挨个儿检查队员的防护装备。

张忠德:在这里开一个院感防控的现场会,你们主任跟护士长,就是第一防控人员。我现在看见你们中(防护设备)有些不合规矩的,尤其是你里面戴那个口罩干什么呢,你这里戴了个N95,你里面戴个口罩,你这N95就没用了。

张忠德:每个人培训,他签名同意这个人合格了,我就给他进,不合格,你就培训到合格为止。

张忠德的谨慎,来自抗击“非典”的亲身经历。2003年那次“非典”疫情,因为忙于抢救患者,张忠德和其他四名医护人员感染,护士长以身殉职。

这一次,他不允许自己的60名战友再出意外。

张忠德:在他们要进病房的那天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怕,你怎么培训怎么躲,战场上的流弹防不胜防。我是整个团队的队长,我带着他们来,我希望他们能够平平安安健康地回去。

面对患者时,张忠德有一个更亲切的称呼:德叔。

张忠德:这个病情我们已经讨论了两次,他的病情没有向危重症转。

张忠德:很疲劳吗?

张忠德:57,今年?

病人:不,64了

张忠德:64岁了?看不出。

病房里,德叔用广东腔说起了武汉话,缓解大家的恐惧和压力。

张忠德:放心,这几个医生,都是经过“非典”出来的。

德叔每天早上7点进入病房,开药的处方纸随身携带。

张忠德:有咳嗽有喘吗?

病人:有咳有喘,吐也很难吐出来。

忙起来甚至没有吃饭的时间,每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

张忠德:烧了多少天?

病人:七八天。

面对病毒,德叔用自己33年的行医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救治疑难危重病人。

张忠德:现在看起来效果是比较好的,所以守住现在的方案,可以适当地给点扶扶正。

张忠德:一些发烧的病人都吃了,他(的病情)能够控制住了,有些低烧38(摄氏)度左右的,吃两剂他就不烧了,高烧的病人他的峰值下降了。

刚结束一个病区的忙碌,德叔又要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雷神山医院。

同事:下这么大雨,我们就披着一件防护衣就出来了,要赶去下一个战场。

武汉疫情初期,医疗资源紧张,德叔和医疗队共接管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雷神山医院中的五个病区,他每天在不同的病区间来回奔波。

转场的时刻,是德叔难得的休息时间,随行人员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从病区出来,要经过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道防护检查,一个人就需要半小时以上。

同事:德叔,你脸上压得这么明显。

张忠德:113斤好像,比原来最瘦的时候长回来6斤了。最瘦的时候,瘦了十五六斤,一个拳头进去都可以。你看,全靠两边(骨头)卡住的,没卡住就掉下去了,每个人都瘦了,来这里打仗的,又不是来旅游的。

这是德叔逆行武汉前后的两张照片,短短半个月,他暴瘦了十五斤,一头青丝,也变成了星星点点的白发。

同事:从雷神山医院那边查完房,讨论完重症病例,刚刚回来。

张忠德:一个早上(到现在),一口水都没喝。

凌晨一点,德叔终于吃上了晚饭。

此刻,吃惯了清淡粤菜的德叔,将重口味的武汉菜一扫而光。

几十天的朝夕相处,德叔和患者都十分熟悉了。出院时,很多患者特地赶来和他道别。

德叔带领的广东中医医疗队在武汉共收治患者348人,其中危重症31人,重症160人,医疗队圆满完成“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医生:感谢广东省中医支援队的支援,谢谢你们!谢谢大家!谢谢!

2020年4月5日,在武汉奋战了73天的张忠德回到了广州,他也实现了自己去时的承诺。

张忠德:特别感动,因为我们“非典”经过了生死,武汉这个疫情又不确定,什么事都可以发生。所以见到家人,回到广州的心情,对不起,特别地激动。去的时候,我说我一定把所有队员带回来,对各个队员的家人也有个交代。

回到广州,德叔第一时间就是去见一位老友。她曾经与德叔一起,在十几年前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直面生死,她的名字叫叶欣。

张忠德:那天早上突然间来了一个很重的病人,他的呼吸衰竭,需要插管,来不及(做好防护)。48小时,就把我们参加抢救的这五个人全感染上了。

四十多天后,德叔死里逃生。而护士长叶欣,生命却永远静止在了47岁。

张忠德:老大姐,我们又来看你了,这一次我刚刚从武汉回来。所有队员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像你一样勇敢,而且都平平安安地回来。

经过三年的抗疫,德叔和无数白衣为甲的同行,不断摸索规律,总结出了一整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自2020年1月以来,德叔12次出征11个城市,共计324天,利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愈患者达到6000多人。这是一个中国医生的三年,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医生的三年。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世纪疫情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对医疗技术的革新提出了新需求。

今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生张茂赶往手术室的步子比以往更加急迫。

张茂:我现在有点急,我要去参加一台手术。今天这个手术有点特殊,病人不在我们医院。

张茂:刘主任好。

刘主任:张院长好。

张茂:今天这个手术还是挺有挑战性的,这个血肿的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这个水肿好像也挺明显的。

刘主任:是的,有一部分已经扩到脑室里面去了。

今天的病人身处另外一座城市。一位中年男子突发脑出血,颅内出血量达到40毫升。

病情紧急,医院决定实施远程手术。

张茂和主刀医生的面前只有两台电脑、两块大屏幕。

他们将远程遥控另一家医院的机器人,将探针伸向病人颅内,以毫米级的精度到达病灶、吸出血肿。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脑部损伤、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是一次精度要求极高的远程手术,然而,张茂他们却比较淡定,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做过类似的尝试。

2020年初,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抽调171名精兵强将驰援武汉。

出于多方考虑,当时作为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茂没有被派往武汉,而是留在了后方。

张茂:光靠前线的170多名医疗人员,可能并不能保证全部的(医疗力量)能够配置到位,所以我们要保证前方跟后方有一个高效的联系。

到达武汉的浙大二院医护人员,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重症监护室,收治了69名危重患者。

很快他们发现,一名47岁的女性患者,肺部病变部位占全肺的70%左右,属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危在旦夕。

武汉前方的医护人员,急需多学科的专家进行会诊。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武汉前方和杭州后方的各学科专家和医生,都会聚在一起呢?

张茂团队马上启动了远程会诊平台。

张茂:因为之前,我们已经测试过5G远程医疗的这个工作。各个场景应该来说,做了一个初步的尝试。那么当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是,可以作为一个支持的手段之一吧。

在杭州,浙大二院的一间会议室里,迅速集合了全院呼吸内科、放射科、脑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综合重症监护室等学科的专家,与远在武汉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连线,开展远程会诊。

杭州:高峰期以后,出现一些所谓的纤维化,未必就是真正地出现纤维化。

杭州:所以目前,主要的矛盾,还是集中在肺。

张茂:ECMO( 体外膜肺氧合)可以暂缓。

武汉:ECMO( 体外膜肺氧合)暂时等情况的变化,如果需要用再用。

当天晚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远程会诊,综合所有专家意见,大家最终拟定了救治方案。

武汉前方的医护人员,依照方案马上对这位重症患者展开了抢救。

女患者:是你们的无私,把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你们对我的恩情,我无以为报。我会让我的孩子,让他向你们学习。感谢,感谢大家。

张茂:看到病人恢复这样的情况,那是一个非常欣慰的事情。因为之前还是一个探索应用的阶段,现在就是说相当于就真刀真枪,你得上战场拉上就能打,还要打得赢。所以我们就在这样的考验当中,我们这个技术也是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驰援武汉的46天里,张茂所在的浙大二院一共组织了23场远程诊疗,参与了8位危重病患者的救治。疫情期间,这种远程诊疗方式发挥了独特作用。

张茂:疫情对我们国家和社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也是在这一场危机中,我们找到了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转机。我们希望能够加快推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让我们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了减少患者奔波,张茂他们加快研发全新的远程医疗模式。与一些医院建立合作,通过互联网医疗,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基层医院。

今天,张茂他们就要给远在另一座城市的脑出血患者进行远程手术。

手术时,需要远程规划路径,然后远程控制探针,以毫米级的精度进入颅内,吸出血肿。

手术室里,主刀医生精细控制着鼠标。机械臂到达最佳位置,探针缓缓伸向颅内。

张茂:可以抽吸了,现在血抽出来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约10分钟后,血肿消失,手术顺利完成。

每当完成一个手术,张茂都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让自己安静一下。

张茂有了新的思考,怎样才能让互联网远程诊疗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回家的路上,张茂又接到了一个紧急抢救的电话。

张茂:病人情况怎么样?

医生:早上7点钟,突发意识不清来的。

张茂:你现在插管的用药已经用了是吧?

医生:对的,准备推药了。

张茂:先做气管插管,同时快速地去了解病人的既往的病史。

记者:刚才这个病人是怎么回事?怎么感觉这么紧急?

张茂:这个病人就是突发的这个昏迷,被120紧急送过来的。那么他当时的昏迷程度是比较深的。

无论是出差在外,还是上下班途中,作为急诊科专家,张茂现在可以第一时间参与病患的抢救。

远程诊疗系统,可以支援武汉抗疫、可以完成远程手术。现在,还可以随时随地调动和协同优质医疗资源,参与到病人的紧急抢救中。

张茂:优质资源前置,一直前置到救护车上,前置到这个现场。因为最优秀的专家他不可能总是在救护车上,在一线。但是他可以帮助一线的医护人员,怎么去帮助,就是说5G提供了这么一种可能。

刘主任:术后的话,症状哪些方面有改善,哪些方面没有改善?

绍兴当地医生:语言,各种应答,比术前是有了一定的改善。

给远在另一座城市的病人做完血肿消除手术的几天后,张茂通过远程查房的方式,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

张茂:你这次手术应该来说,还是非常顺利的。我们希望你后面能够进一步地恢复。

绍兴当地患者:谢谢。

张茂:祝你早日康复,好。

张茂:看着病人恢复这样的情况,对我们来讲,那是一个非常欣慰的事情。更加坚定就是说5G医疗一定是作为今后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值得探索的重要的方向。推动我们去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我觉得这是疫情给我们这次应用带来的直接的作用吧。

应对疫情带来的诊疗需求的新变化,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出规范发展的要求。很多医院陆续开发了远程B超、远程送药、远程查房、远程探视、无人机送血、打造5G重症监护室、5G线上医院。

张茂:希望我们的老百姓都是健康平安,希望我们的医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共同地进步,尤其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在技术的帮助下,我们能共同克服这个难关。让我们的老百姓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高效、公平的医疗服务。

2020年,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下,中国开展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积极研究新的防控方法和治疗方法,尽最大可能护佑健康和挽救生命,并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做法不断向全医疗领域推广,让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更为扎实的医学保障。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