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敢消费,重在稳预期 ——一谈打开消费的正确方式

2023-03-16 08:51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李岳岳

□ 本报评论员 李岳岳

要说这个春天最振奋人心的消息,莫过于疫后“烟火气”的回归了。

济南超然楼下,观看亮灯仪式的游客,每天都围得水泄不通;淄博烧烤摊前,慕名而来的外地食客,翻了一桌又一桌……脚步动起来,人流多起来,市场旺起来,经济回暖的第一站,无疑就是消费迎来的第一个“小阳春”。

看今年的“3·15”,主题就设定为“提振消费信心”,所释放的促消费扩内需信号十分明确。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开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这是消费复苏的迹象,更是经济回暖的希望。

当然,仅靠短期的“小阳春”,难以全面激发消费引擎的强劲动力。细看当下消费复苏领域,还主要集中于生活服务类,汽车、通信器材等耐用品消费尚未恢复。花钱是这样,存钱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据央行最新披露,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这在说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再创新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消费的谨慎态度。

为什么谨慎?说到底,还是对“腰包”的担忧。一方面,确实是腰包“不够鼓”。近三年,企业经营承压,居民收入受到影响。对老百姓来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保障住房、养老、医疗等刚需,必然排在支出的前列,而对一些替代性较强的消费品,自然买得就少了。另一方面,是“怕没钱”。当前经济形势向好,但一些风险挑战犹在,未来的一些不确定性,让人们担心真用钱的时候没钱,所以哪怕有钱也不敢随便乱花。

对经济的复苏来讲,信心比黄金还宝贵。无论是解决腰包“不够鼓”的问题,还是解决“怕没钱”的担心,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稳预期、强信心。“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早已为今年发展定调。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谈及中国经济的前景,用了8个字来概括: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可以说,稳定的预期,是经济发展的“硬通货”。人们在消费上作出的一个个选择,所关乎的,都是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的强弱判断。

解决“腰包鼓不鼓”的问题,保障稳定收入是根本。从消费人群分析,疫情造成的“疤痕效应”对低收入群体尤为深刻,而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保障和增加这一部分人的收入,带来的消费增量是显而易见的。在关注增加居民收入总量的同时,更要注重收入再分配,加强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和就业保障,才能使人们有稳定收入能消费。

解决“怕没钱”的担心,筑牢民生保障基石是关键。经济发展的规律一再说明,社会保障的程度,决定了对冲风险的力度,决定了居民消费的强度。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们在就业、养老、育儿、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托底缓解居民未来可能的支出风险,才能让居民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当然,收入的增长离不开经营主体的支撑。1400多万户的经营主体,是山东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就业的顶梁柱。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大、吸纳就业多、受疫情冲击也最为严重。提升经营发展环境,就能盘活更多资源,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从而提振消费信心,形成“消费—发展—消费”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稳定的预期,需要政策支持,需要多方发力。让收入再多一些,就业再稳一些,企业发展的环境再优一些,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就会更好,消费的底气就能更足。当人们的信心起来了,人间烟火气旺盛了,消费的全面复苏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