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身松 通讯员 陈广旺 史四海 王晓立) 为完善提升辖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力推动社会治安治理精准化、智慧化、科学化发展,2023年8月以来,济宁高新区黄屯派出所坚持改革创新、实战引领,在警务运行机制上下苦功夫、花大力气,积极探索创新治安防控新举措,着力打造主动防控型街面警务新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屯警街面,不断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实现社会治安水平不断提档跨越,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屯警街面,联勤联动
严格落实“1.3.5”快反机制,科学划定巡逻时段、巡逻区域和巡逻重点,充分发挥所队联勤联动作用,建立“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出警、无警巡逻”的勤务模式,全天候静态值守与动态巡逻相结合,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处置”,实现“时刻有警力在线上、有警情能迅速处置”的状态,大大提高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出警路程。巡防效能显著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每周定期召开巡逻工作会议,共享信息资源,研究探讨巡逻防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进一步强化与警务助理协同合作能力。值班领导采取不定点抽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巡逻队员着装、装备配备、巡逻路线、在岗在位等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巡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全天守护,警灯长亮
根据警情发案、昼夜高峰情况,适时调整巡逻模式和路线,采取错时巡逻、延时巡逻和重点巡逻等多种措施,实行车巡与步巡相结合、视频巡查与路面巡逻相结合、信息研判与巡逻力量相结合的办法,持续不断地对辖区重点部位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无死角的巡逻防控,切实做到“白天见警车、夜间见警灯”,有效震慑街面犯罪。根据辖区发案情况和街面违法犯罪特点,深化网格警务,上半夜民辅警车巡,下半夜辅警+警务助理步巡,实行警务前移,持续严密治安防控网,最大限度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巡逻防控新勤务落地生效。实行新勤务以来,共出动巡逻防控警力2000余人次,出动车辆240辆次,辖区各类可防性案件数得到有效控制,截至目前已半月未有盗窃案件发生。
暖心服务,便民利民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实行24小时巡逻巡防勤务,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一种责任,把职能职责延伸至人民群众所需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屯警街面,服务百姓,群众关切,“警”有所应,共筑警民鱼水情深,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8月27日凌晨1时许,巡逻队在德源路巡逻时,发现有一男子躺在马路边,浑身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酒味。经初步检查,男子身体并无明显外伤。巡逻队员将男子从地上扶起来,尝试着与其沟通,但醉酒男子语无伦次、答非所问,无法提供有效的身份信息。最终,通过男子指纹解锁后的手机联系上了男子的家人,将其接回家中照顾。8月30日下午15时许,黄屯派出所民警张锋伟带队处置一起交通事故警情,在幸福路与群英路路口交汇处,现场发现有掉落的快递件,散落在主干道上,危险性很大,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现已将其抬至道路右侧,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并移交交警处理,现场无人员伤亡。
注重实战,强化宣传
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管考结合等措施强化队伍管理,不断增强民辅警“免疫力”和“抗压力”,确保队伍稳定。坚持“巡中练,练中巡”,提升警情发现力和现场处置力。主动适应当前形势新变化,紧紧立足实战需求,大力加强巡逻盘查、警务实战、应急救援、最小作战单元等技能训练,把训练搬到现场,把实战引入训练,在执勤中训练,在训练中执勤,全面提高队员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实战能力水平。工作中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同步开展反电诈、反盗窃、防溺水、防火灾、拒酒驾、拒赌毒等安全知识的宣传警示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提高自觉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坚持以案说法,加强安全防范提示。全方位筑牢平安防线,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辖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