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孙灵猛 马添娇 通讯员 何庆哲 郑春丽 孟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济宁市通过实施基层卫生院改造提升、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
前不久,嘉祥县马村镇楚营村村民董桂玲感到身体不适,在镇卫生院做了CT检查。
嘉祥县马村镇楚营村村民董桂玲:“平时都上县里看,现在我们马村卫生院医疗设备先进,所以我们就不用往县里跑了。”
就医条件的改善,得益于济宁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今年,马村中心卫生院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成像设备DR、螺旋CT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提升诊疗服务能力。
今年,济宁市将完成2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综合能力提升,同时,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记者马添娇:“我现在是在汶上县中医院,在这里大夫们正在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认真查看区域内各卫生院上传的超声影像,为乡镇患者进行诊断。”
汶上县义桥镇前张吾村村民杨太民:“给我出的治疗方案,我不用来回跑了,真是很方便。”
汶上县中医院主治医师高文文:“对于乡镇卫生院给我们传输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的影像图像,我们会进行科内讨论汇总,如果我们也拿不准,我们会和我们上一级的医院,比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省立医院影像科的专家,再征求他们的意见,汇总之后,把一份更精准的影像报告反馈给各个卫生院。”
目前,以汶上县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共体已辐射7家乡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影像、心电互联系统,今年上半年,完成影像检查2000余人次,举办培训8次,1781名医务人员受益。
汶上县中医院副院长张桂生:“聚焦分院需求,总院派出科室骨干专家定点对口帮扶、定期坐诊查房。有计划地对分院的医务人员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疾病相关知识、技能和设备操作进行培训,并完善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提升分院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济宁市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行政、人事、财务资产、绩效考核、医疗业务、药品耗材、医疗信息系统、医保基金等“八统一”管理,建成50个“基层专家工作室”,建设统一“中心药房”。目前,11个县(市、区)启动建设了18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7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