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解锁济宁千年石刻密码(9) | 远古帝王图(上)

2024-02-25 08:44   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济宁市嘉祥县,现纸纺镇武宅山村北的武氏祠,是建于公元2世纪东汉晚期的一处家族墓群石刻,存有大规模且保存完整的汉画像石群,雕刻精美、内涵丰富。武氏祠不仅是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世界艺术史上,还与西方帕特农神庙、蒙娜丽莎具有同等地位。

武氏家族墓地,在以前被统称为“武家林”,如今这组石刻建筑艺术珍品,作为文化遗存已被定名为:“武氏墓群石刻”,后世俗称“武氏祠”,其整体结构为:前首是狮子,后是石阙,然后是神道,通往诸墓。每座墓最前是墓碑、祭坛,其后为祠堂,最后是坟墓。

一起走进济宁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解锁这块见证了1800多年历史变迁的石头其中的“文明”密码。今日带您解密武梁祠西壁画像——远古帝王图。

远古帝王

武梁祠西壁画像第二层自右至左刻远古帝王:伏羲与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夏桀。

1、伏羲与女娲

【图像】

画面上有两人,右面是伏羲,头上的冠上方下圆。左手平举,右手执矩,身子下部的麟尾与女娲相交后向右钩着。左面是女娲,其面部已剥蚀不清,只看到半个冠顶。身子和伏羲一样,麟尾与伏羲相交后向左钩。左臂向前平伸,右臂平屈。两人中间有一小儿,面朝伏羲,双手拉着两人的衣领,两脚弯起后向上卷曲。画面右侧榜题为隶书十六字:“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

【图义】

伏羲与女娲在“三皇”人物体系中的地位较为稳固,两人也都有诸多的贡献。伏羲为传说中上古人物,一作宓羲、包牺,亦称牺皇、皇羲,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祖先。传说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又教民以渔猎、畜牧和医药。《易传》说:在远古时代,是包牺氏统治天下,他经常仰头观天象,研究日月星辰的运行;俯身察地形,考查山川泽壑走向。又观鸟兽动物皮毛的纹采和生长在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各得其宜的情况,近从己身取象,远从器物取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创造八卦,用来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性质,用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形状。伏羲还有其他很多发明,如《帝王世纪》称伏羲“味百药而制九针”,因此千余年来被我国医界尊奉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又《绎史》卷三引《古史考》记:“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潜夫论·五德志》记:“(伏羲)结绳为网以渔。”《楚辞·大招》记:“伏羲氏作瑟,造‘驾辨’之曲。”等。

女娲,亦称娲皇、灵娲等,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神话具有双系性:一是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以神灵的形象出现,被称为人类之母与大地之母。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她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是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据《淮南子·览冥训》说:“女娃(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狡虫死,颛民生。”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记载中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二是作为上古贤王的女娲,以人类的形象出现,为华胥氏之女、伏羲氏血亲,是母系氏族首领与三皇之一。

在先秦的诸多文献中,伏羲女娲二者并无明显关系。直到汉代,二者在文献中才有了交集。《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东汉末年,高诱注释《淮南子》:“女娲,阴帝,佐伏羲治者也。”图像中伏羲与女娲作交尾状,据《独异志》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反映了古代人将伏羲女娲视为夫妻。《系辞下》里说:“天地烟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因此伏羲女娲交尾寓意天地交通、日月并明、阴阳合和、天下太平,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而伏羲女娲分别手持矩和规,反映出当时人们依靠规和矩制造出舟车、农具等,说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已非常发达。同时,“规与矩”还有另外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即体现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儒家思想理念。

2、祝融

【图像】

画面刻祝融像探身面向右倾,头戴斜顶进贤冠。冠上有两翅,衣裳很短,在膝盖之上。左手向上举,右手在胸前平屈。左侧题隶书十五字:“祝诵氏无所造为,未有耆欲,刑罚未施。”

【图义】

祝融,又称祝诵,祝和。祝,指男巫;融,指明亮。祝融合指祈愿光明的男巫。因而与伏羲同时代的祝融氏,大约是一个以善于取火、管火、用火而闻名的部落,其部落首领祝融以火施教,造福于民,而成为原始社会末期最著名的氏族领袖之一,与伏羲、神农并称为三皇。后“祝融”一词逐渐演变为五帝时期夏官火正的官名,同时以夏官官名“祝融”为氏族名。后世尊其为“火神”。

火神祝融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发展用火技术的漫长历史,表达了远古时期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今天,人类对火已有了科学的认识,不用再祈求火神保护,但火神祝融以火造福人类的形象,却将作为美好的传说继续流传下去。

3、神农

【图像】

祝融像左侧刻画的是神农像。画像中神农氏头上所戴之冠仍是左右分出两翅,前翅稍短,冠还护着头部和耳部。上衣未过膝,手中拿着耜,面向右,两臂右提左抑,聚精会神地看着右下方,耜头插到地上,一派掘地种庄稼的样子。左侧隔栏上隶书题十五字:“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

【图义】

《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虫乔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白虎通·号》说:“谓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可见神农不是真实名字,传说神农姓姜名轨,一名石年。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烧蛮荒,教稼穑,拓土开疆,奠基农桑,开农耕文明之先河;他遍尝百草,疗民疾伤,创医药文明之灵方;他日中为市,首辟市场,开交易文明之发端;他削桐为琴,练丝为弦,燃声乐文明之曙光。还有用火、家养畜禽、制陶、纺织的开创等等。他带领原始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中华文明的发轫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准备了最初的物质、文化基础。神农施仁政,天下太平。《商君书·画策》说:“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改不施而治,甲兵不起而王。”传说神农氏在位百四十年,死后葬于湖南长沙。被后世尊为“三皇”之一。

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对农耕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作为中华农耕文化创始者的神农,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他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学习和发扬。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