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多人溺水挡不住“捞海肠大军”赶海安全引关注

2024-02-27 08:49   齐鲁晚报  

◥救援队员发现一名溺水者,将其从海里救出来。 视频截图

连日来,山东烟台遭遇大风天气,赶海热潮再度兴起。2月22日,在烟台芝罘区幸福十三村附近海域发生多起市民捞海肠溺水事件,赶海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相隔仅仅一个小时

接连救起两名溺水者

22日,一段网友拍摄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在烟台芝罘区幸福十三村附近海域,一男子在捞海肠时因体力不支导致溺水,因其身穿胶皮连体衣,整个人漂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涌动,情况十分危急,海边众人连忙进行施救。

22日晚,记者联系到现场目击者及救援队员,还原事件经过。“下午海边风大浪大,我正好去海边巡逻,刚到海岸线的时候,徒弟就跟我说,好像有人被浪拍进海里面,出不来了,已经打120救援电话了。”芝罘区蛟龙救援队水域组队员江从泉表示,当时该男子已经被浪拍出去很远了,随着海浪一起一伏,不注意看是看不见的。

江从泉说他本身是一名潜水员,在了解情况后,迅速穿上潜水服,拿上带长杆的抄网,带着徒弟就冲到海里救人。

“浪太大了,好不容易到溺水者跟前,拽住了他的腿,把他翻过来,然后把他往外拖。拖出来后,大家围过来一起把人给抬上了岸。”江从泉说,“当时溺水者上来的时候脸都已经发紫了,我和徒弟就赶快给他做心肺复苏,一直做到120来了,当时做的时候一边做他一边吐,吐完慢慢有点意识了,脸色就变过来了。”江从泉说,隔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他在同片海域又救了一个人。

经常在海边直播捞海肠的鲍先生事发时也在现场。他表示,拖海肠必须得有体力,拖个两三网体力还可以,如果拖时间长了,体力跟不上了,就容易溺水。“当天下午有三四百人一起在这片海域捞海肠,我在现场就看到有三起溺水事件。”鲍先生说。

“每逢大风必有大货”

赶海者趋之若鹜

烟台有句俗语“每逢大风必有大货”,海肠是来自大海的馈赠,肥美的海肠随便捡以及其高收益,造就了烟台海边“捞海肠”的热潮。

据鲍先生介绍,这些赶海人一网下去拖得多的二三百斤,在岸边回收的价格是五六十元一斤,“利润比较大,风险也非常高。”

2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事发现场附近海域,海上依旧是大风大浪,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海面上,随着浪涌不停地起伏。尽管昨天发生了险情,但岸上仍然有不少赶海者整装待发,一边观察海情,一边准备随时下海捞海肠。

“哪里有海鸥哪里就有货。”赶海者姜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头天下海拉了六七网,捞上一百多斤海肠,“以六十元一斤的价格来算,六七千块钱就有了。但是也要注意安全,要等浪小了才能下去,赶海还是要量力而行。”

岸上也有现捞现卖的赶海者,同行叫价六十元一斤,解先生则把价格降到了五十五元一斤,目的是为了尽快卖出去,赶紧下海继续再捞几次。“今天早上刚捞了四十来斤,不到十点就基本卖完了,卖了两千多块钱。近海海肠少,越往里面水越深,海肠越多,在里面用大网捞,一网就能卖五六千块钱,谁不眼红。危险大家都知道,多注意安全就是了。” 

海边竖有警示标牌

多部门现场巡逻劝阻

海肠被从海底泥沙中“卷”上岸,必然伴随着大风,暗藏着风险。对于前一天的溺水事件,23日,多位赶海者表示知情,也分析了溺水事件发生的原因。

赶海者宇先生从22日上午十一点一直捞到下午三四点,捞了二百多斤海肠。他分析,溺水者有的是因为体力不支,有的是盲目跟风,很多人都是赶海生手,既没有充足的赶海经验,也不了解海域下面的真实情况,哪里有暗流,哪里有坑,坑的深浅是多少,这些他们都不知道。“结果到了海里,网和网缠绕在一起了,距离没拉开,都往一块挤,人就容易被网绊倒、碰翻,浪再一推,人就更起不来了。”

23日,在靠近海滩的路边,记者发现有多个“禁止橡皮艇之类的船只下海”“大风天气严禁下海”“游人亲海活动注意事项”的警示标识牌。

幸福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刚进入冬季的时候,街道办、应急部门以及芝罘区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在沿岸设立了禁止下海的标牌,而且全年常态化巡逻,安排专门人员到海边对下海者进行劝阻。记者也在现场看到有工作人员在附近海域开展巡逻工作,对准备下海打捞者进行劝阻返岸。

此外,针对近期捞海肠溺水事件频繁发生,其他区域也采取了相关措施。

海肠虽可贵,生命价更高。在此,提醒广大“捞海肠大军”在捞海肠时注意海中环境及自身体力变化,将安全放在首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