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泗水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探索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

2024-06-07 10:40   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 近年来,泗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出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2023年5月,泗水县作为全省4个县市之一,接受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现场推进会现场观摩;11月,成功创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深化政策集成改革,强化农村要素供给。一是探索土地要素保障有效路径。抢抓山东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机遇,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多渠道盘活农村闲置宅院、空闲宅基地、低效利用土地,发展“文旅研学+民宿”等消费场景,入选全省首批“旅游民宿集聚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于2021年4月完成圣水峪镇一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实现济宁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零的突破。二是完善人才激励和培育引进机制。出台《泉乡人才新政20条》等“一揽子”政策,返乡入乡人才将享受土地、金融、税收、奖补等优惠政策,推动各类人才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深化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入选全国第一批“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结对名单,建成全省第一家实质性运作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邀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18所高校的150余名师生开展社会实践12次,举办乡村公益慕课、空间改造设计、支教助学等系列活动152场。三是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一体化布局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14家镇街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全面实施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3%;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方式,镇街层面加快卫生院、敬老院“两院一体”建设,村级层面将村卫生室和村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医养服务需求。

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夯实乡村发展根基。一是“深耕细作”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链式思维发展甘薯产业,由县级分管同志挂帅甘薯产业“链长”,连续5年举办“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与全国14个甘薯产业特色县开展合作共建,形成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甘薯淀粉加工基地和甘薯休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泗水甘薯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并顺利通过中期评估,“泗水地瓜”品牌价值达到43.35亿元。发挥农副产品产地资源优势,拉长上下游产业链条,丰富链上产品业态,先后招引落地盼盼食品、亲亲食品等知名企业,建成全省农副食品深加工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县。二是“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研学旅游,高标准建设龙湾湖艺术小镇、尼山鹿鸣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实施“非遗进景区”工程,建立非遗传习所,广泛汇聚艺术家、行业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打造了龙湾书房、鲁班记忆木工房、陶艺工坊、云贵扎染等研学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依托“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闲谷艺术粮仓,研发系列文创产品,土陶、砭石、柳编等手工艺品不断推陈出新,龙湾湖文创市集获评全省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挖掘村庄特色,打造龙湾良舍、七间民宿等精品民宿,推动旅游民宿集聚发展,建成全省首批“旅游民宿集聚区”。依托“山、水、林、泉、花”生态旅游资源,策划推出“赏花汇”等特色节事活动,承办“新青年”音乐节,举办泗水地瓜节暨薯乐嘉年华。三是“顺势而为”培育新型经济。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利用“农业+”“旅游+”等模式,发展休闲采摘、特色民宿、电子商务、直播经济等。抢占预制菜产业“风口”,依托鸿润食品、康师傅味珍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打造百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股金+租金+薪金”等模式,让“菜篮子”与“菜盘子”形成有效连接,提高农业产值、带动农民增收。依托泗水快递赋能特色农产品孵化中心,畅通地瓜、花生、黄金梨等特色乡土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协同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是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创业者、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入乡创业,与村集体“合伙”共同开发乡村产业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286人,落地合伙项目136个。合伙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优先供给当地村民,直接带动7500余人就业,经验做法获评2023年度“全球最佳减贫案例”,获新华社《内参选编》《求是》杂志刊发推广。二是创新实施“泗郎返乡”创业工程。出台《关于扶持返乡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持政策,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苏州、东营建成6处返乡入乡创业服务站,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一站式”服务,对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给予贴息贷款、创业补贴、带动就业奖补等政策支持,激发“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目前,已引导5000余人回乡创业,创办项目2600余个,带动就近就业1.2万人。三是创新打造“光彩作坊”就业载体。招引以手工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下沉农村、加工入户,带动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就业,有效破解用工企业“招工难”、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等难题。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光彩作坊”76处,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辐射加工点503个,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人均每月增收1800元,经验做法获中央统战部推广。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