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线1+1丨人才“外脑”助力微山湖区乡村振兴

2020-12-24 21:08   济宁新闻客户端   刘长雨, 王冰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通讯员 王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作为湖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济宁市微山县微山岛旅游资源丰富,最近他们与清华大学的研究实践团队展开合作,借助高端人才和智力资源,完善规划、丰富业态,加快5A级景区创建,推动湖区乡村振兴。

10点的船一到微山岛,清华大学的沈圳博士和他的团队直奔吕蒙村红日书屋,听取村民对于《吕蒙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整改方案》的意见。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济宁支队队员张鹤琳说:“各位村民朋友可以多给我们介绍介绍这里,当地的文化也好,风俗习惯也好,如何建设你们的家乡,一些你们的想法,希望能分享分享。”

今年暑假,沈圳招募了11个专业的20名大学生,成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济宁支队,到微山岛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走访,同学们发现了影响当地旅游发展瓶颈问题。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济宁支队队长沈圳说:“咱们发现这条路分成三段,现在咱所处的位置还是中段区域。无论是旺季还是淡季,这个中段区域都是特别冷清,你看业态基本都停了,房屋还都是空置的,所以看看怎么能再提升下。”

1000米的商业街,热闹的仅是连接着码头的300米。如何解决客流量冰火两重天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同学们制定了这份《吕蒙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整改方案》。

张鹤琳说:“一方面针对山东农房的风貌特色,进行一个立面提升,另一方面从行人的步行趣味性来说,每100米设置一个小广场,改造七八个有趣的、可以停留的点,游人就可以一路从码头走到这条街的尽头了。”

除了听取意见、完善方案,沈圳团队这次来的另一个目的,是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微山岛实体站选址。2017年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在不同地区针对性布点,设计改造闲置房屋,与地方政府共建实体工作站,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服务平台,并面向国内相关高校,组织学生驻点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这些怀揣梦想、富有学识的清华学子到来,让当地看到了发展契机。因此,对于实体站的选址,他们建议把规划面积由原定的300平米增加到1000平米。

这次合作,将撬动清华大学丰富的智力资源向微山岛汇聚。今年,山东省专门印发意见,支持微山湖争创5A级景区。如何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正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建立一个平台,让同学们都过来,让这些有专业基础的同学发挥专业优势,能够带动和促进农村的发展。”沈圳计划着新一年的实践内容,实体站建成后,将在全国招募20多所高校规划、美术、旅游等20多个专业的支队成员,继续为当地旅游产业提供人才支撑。(《济宁新闻联播》)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