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那一跃来自所坚持的信念

2021-05-31 08:2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康岩

在演示炸药包使用时,炸药包忽然引燃,为了保护周围的民兵和人武干部,他扑向炸药包,倒在血泊中……生命定格在23岁。他是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王杰(金乡县人)。

战友们在处理王杰遗物时,发现了20多本日记。“……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他的事迹和日记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毛泽东主席为他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后在全国以口号形式流行,成为舍己为人精神的代表口号。

他是我的“好伙计”

从小就和他人不一样

5月26日,金乡县鱼山街道办事处王杰村,宽敞的柏油大路两侧笔直的LED灯杆上彩旗飘扬,村口一块刻有“王杰村”的巨石在青翠绿叶映衬下,彰显着它的红色基因。

见到王杰儿时好友王伟川老人时,他正在拾掇村里王杰纪念馆王杰雕像前面的花束,动作小心翼翼,嘴里念念有词,时不时地停下来,仰头望着王杰雕像出神。

“我和他从小就是伙计,上学放学、吃饭干活,那时候天天在一起。”问起童年的王杰,王伟川打开了话匣子,“从小他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伯父王廉堂上过私塾。

由于跟着伯父生活,王杰懂得一肚子道理,他会念《三字经》、《百家姓》,还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要他懂的、他会的,总是不厌其烦地教给你,你会了,他就放心了。”

王伟川回忆说:“当时王杰在伙伴们中间很有威望、也有号召力,从村头到村尾,哪里有活儿、哪里有他。当时他的口头禅是‘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他们死都不怕,咱们干这点活能算啥?

小伙伴们觉得他说的有理有据。有他带头,什么脏活累活,我们几个抢着干。” 那时候,田间地头、生产队里、牲口棚中,抗涝防洪的坝头上,常见王杰带着大家忙碌的身影。

1968年,王杰牺牲三年后,为了纪念他,金乡县将“华堌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部修建了王杰纪念馆,让子孙后代铭记他的事迹。“在我眼里,王杰是个好伙计,他影响了我整个后半生。要说什么是“王杰精神”,我觉得就是他不断用行动告诉我的,那种不计得失,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的坚持,这大半辈子,我不停地把这些道理讲给学生们听、讲给村民们听,讲给儿子听,讲给孙子听。如果‘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漫漫人生路还有什么不能克服呢。”

他是我的偶像

院线电影《王杰》即将开机

4月28日,中共金乡县委、山东金色田园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建党百年“王杰精神”研讨会暨院线电影《王杰》新闻发布会。目前项目已在国家电影局报备立项获批。5月31日,电影将正式开机。

电影《王杰》出品人田玉良说:“红色的土壤,造就了这位英雄,他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著名的鲁西南战役的战场。

当兵4年,10多万字的日记,真实记录了王杰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字一句,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一篇一页,都折射出他的理想光辉: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失去人民的信任和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就是最大的痛苦。“

王杰的日记成为我大学期间踔厉奋发,笃行致远的工具书,毕业后我从事影视工作,从那时起为王杰拍摄一部电影的想法就萌发了。”田玉良说。

2015年,担任济南金乡老乡会会长的田玉良,开始组建团队为电影《王杰》做准备,“作为一个普通人,砸锅卖铁投入到电影中,就算是小制作,也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大情怀。对接郝一平导演时,也是靠我们的大情怀才说动了郝导演。”田玉良说,‘王杰精神’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集合了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葆本色的奋斗精神、净化灵魂的自省精神。新时代,我要用新的方式,用活灵活现的银幕形象,来打造我心中的偶像。

他当时的那一跃

来自他所坚持的信念

1963年汛期,华北地区发水,王杰所在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到木料场去抢运木料。当时场子被茫茫的洪水围困,必须先派一个尖兵探路,大家才能顺利进场。王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他在齐胸的水中探索前进,好几次掉进没过头顶的深坑,还被水下的铁丝网划破,腿上、手上尽是血口子。

“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王杰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金乡县王杰中学是王杰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学校因此而得名。王杰中学校园内建有一座小型的王杰事迹展馆,王杰中学王杰班的优秀同学王思诺是王杰事迹展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经常跟我讲王杰的故事。那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他有那么大无畏的勇气可以纵身一跃,把炸药包掩在身下。我慢慢长大,了解到更多王杰的所作所为,我能感受到王杰那一跃,绝不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那一跃来自他长久以来他所坚持的一种信念。他在日记里写道‘当兵时为了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不管任何工作,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怨言’。”王思诺说。

“作为在校学生,传承王杰精神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而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自己能做到的、力所能及的事。”王思诺说。

“三不伸手”的精神

内化成立身立业的标尺

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王杰精神,就是我工作的标尺,我心中的镜子。”金乡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孔凡振说。

“记得济宁(金乡)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是2019年6月启用的,当时第一堂政德教育大课就是“忠诚、干净、担当,王杰精神的时代价值”。为什么谈到时代价值,王杰精神传承到我们这一代,不再需要打标语、发传单,这种精神已经随着时间的构筑变成了我们心中的精神丰碑,成为了我们的内驱力的源泉。

如今,王杰路、王杰大桥、王杰广场、王杰中学、王杰班、王杰少先队、王杰示范岗、王杰先锋队,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处处都能看到王杰精神的发扬光大。

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编写王杰精神党员干部读本;依托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故居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王杰精神传承教育研学中心,组织当地党员开展“弘扬王杰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系列学习王杰精神,传承王杰精神的活动,在英雄的家乡金乡正蓬勃开展。

王杰事迹:

1965年7月14日,王杰到江苏省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接到任务后,王杰温习了很熟悉的教材,对训练器材反复检查,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当日7点半左右,王杰带领一个民兵班和人武干部一行12人来到古连河附近的训练场。他先讲解了实爆要领,在下达了训练课目后,开始做实爆示范。他捆好炸药包,将导火索、雷管、拉火管连在一起,然后把雷管插入炸药包中。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导火索突然燃烧起来,埋炸药包的土层里冒出白烟,火星喷溅着。就在导火索将要烧完的那一刻,他纵身跃起,扑向炸药包,用自己的身体把炸药包完全盖住。紧接着轰得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康岩)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