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书法|纵笔翰墨写文心——访著名书法家张作昌先生

2021-11-19 11:21   济宁新闻客户端  

张作昌

男,汉族,1966年9月生,山东嘉祥人,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研究员职称,现任济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山东省文联全委会委员,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获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称号。

己亥初春,全国名家书画精品邀请展在济宁华梦艺术馆举办。艺术馆内锦绣斑斓,选自全国各地名家的书画精品齐集一堂,令人叹为观止。一幅以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为书写内容的行书作品,得到了大家称赞。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书法家理事、北京市书协副主席苗培红,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协副主席丁嘉耕等当代书法名家评论该作品“具松雪神韵,得二王意趣”,华滋遒劲,宽绰秀美,融赵孟頫与二王形神为一体,重若崩云,轻如蝉翼,不急不厉,古意蕴然。用笔点画精到,逸趣横生。用墨枯润天成,华彩一片。特别是其书写形式和书写内容的有机契合,更是把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文人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后被济宁华梦艺术馆永久馆藏,它的作者就是济宁市著名书法家张作昌先生。

济宁日报《书画名家》采访组,早就把张作昌列为被采访的名家之一,怎奈一向做事低调的他一再婉拒了我们采访的要求。他认为,读书写字是自己修炼内心的“私事”,不足为外人道也!夏日周末的一天,我们借郑元华馆长邀请欣赏华梦艺术馆更新馆藏作品、文朋书友品帖叙茶的机会,再次见到了张作昌先生。

面对华梦艺术馆更新的林林总总、琳琅满目的馆藏名家书画作品,张作昌先生如数家珍,甚至把每个名家的作品特点,来源出处,作者的艺术经历,师承关系都了如指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一向不爱在嘈杂拥挤的“书法江湖”里行走的他怎么会了解这么多书艺妙理、人文逸趣呢?

茶室里,滇红正浓。与张作昌先生的访谈交流,随着氤氲的茶香慢慢展开。

张作昌先生生长在宗圣故里——嘉祥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曾经献身“两弹制造” 国防工程,功成身退后,担任农村小学的老师和校长。在文化氛围里长大的孩子,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使得张作昌从小就对写一笔好字的人有一种发自内心地崇拜。每逢春节,小伙伴们结队拜年,逐户到村里人家赏评春联。虽然年幼的他那时还不懂什么文化?什么是传承?什么是情感的抒发?什么是艺术的表达?但是,张作昌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字练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好之者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种下愿望的种子,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发芽。上了大学以后张作昌始耕笔翰,最初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把字写得像,可全身心地投入和努力使得他对书法的钟爱一发不可收拾。张作昌从柳公权《玄秘塔》、《多宝塔》到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唐寅的《落花诗帖》、褚遂良的《倪宽赞》、王羲之的《兰亭序》、《怀仁集王右军圣教序》,以及二王手札等等,对每一本经典法帖都手摹心追,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与此同时,他还有选择地对当代的名家大师的书法艺术也进行了学习。对启功的气格上的高贵典雅,周慧珺用笔上的八面出锋、爽利痛快,章法上的虚实相生、知黑守白;对张旭光行笔的文雅内涵,刘洪彪书风的张扬飞动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而,他的书作融古通今,兼容并蓄。所作楷书集颜真卿、赵孟頫、褚遂良之大成,既有颜真卿的宽博雄壮,又有赵孟頫的华美儒雅,还有褚遂良的雍容华贵。行草书受唐伯虎、赵孟頫、周慧珺等古今名家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书写语言和风格。在长期摹帖实践中,张作昌从历代古帖里感知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从心灵深处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同时也享受到了书法艺术带给自己的欢畅和满足。

有人认为学习书法是一场“文化苦旅”。的确,学习书法要付出很多劳动,甚至要穷其一生的精力。张作昌却把读帖写字研究书法艺术,当成自己生命里快乐的事来做。无论寒暑,一日不可或缺,慢慢养成了习惯。个中也许会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也许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辛,也许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可谓,滋味万千,甘苦自知。张作昌先生说:每遇到自己喜欢的字帖,就会废寝忘食地深入进去,思接千载,神游物外,当豁然开朗、有所心得有所收获时,真是不知该如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纵笔写心,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那种愉悦感、成就感无以言表。然而,喜悦过后自己又会遇到瓶颈、又会产生迷茫和苦闷,继续学习思考又会破茧化蝶,产生新的升华。

张作昌先生认为,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哲学符号,从七千年前的刻画符号到隋唐形成完备的书写形式以及书法理论至今,书法作品浩如烟海,书法家繁如星辰,书法理论丰富博大,这些无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特质和精神气象。书法的基因,深深地根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书者在温文尔雅的挥运书写中,思想会得到教化,心灵会得到滋养。学书法要有清醒的认识,以古为师,沉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抛却功利之心,才能保持艺术的本真。写书法一定要坚持传统,没有传统就没有基础。创新不是设计出来的,是学养、性情、积累的自然流露。(作者:张瑞祥)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