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众日报“望岳谈”连推13篇重磅网评谈创新

2022-02-18 09:25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虎年首个工作日,山东发出“动员令”,发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期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抓住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牛鼻子”。

这次“创新”与以往有何不同?“创新”作战图,核心关键是什么?“十大创新”蕴涵着什么思维?为什么让企业家站稳“C位”?……

大众日报重点网评栏目“望岳谈”连发13篇文章,聚焦山东创新发展,为您带来深观点和新思考。

一、多重思维谈创新:

望岳谈|十个创新:山东开春“十种武器”

□梁开文 单青

春日胜黄金,创新谋未来。

今天是正月初七,节后首个工作日,也是立春后的第三天,山东将召开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这个春天意义特殊,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开春,齐鲁大地孕育着希望,蓄力已久的新芽期待喷薄而发。

一年之计在于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春天,因为雨露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山东,因为创新变得更加值得期待。山东的春天,雨露和“十个创新”都在扑面而来。

岁末年初,“十个创新”成为山东新热词、新方法论。启航新征程之际,让我们透过“四个力”看山东的“十个创新”。

透过向心力看十个创新。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为山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推进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在实现“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2013年视察山东时,总书记指出“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2018年视察山东时,总书记要求山东“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可以说,从“企业是创新主体”到“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再到“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总书记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要求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创新”被提到了48次;2021年底山东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创新”出现了9次;2022年山东重点工作,十个“坚定不移”第二个就是坚定不移强化科技创新。

山东,因为创新驱动跻身“8万亿俱乐部”。 要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落实手段创新,新目标已经划定,大家有理由相信,实现这“十个创新”,会为山东实现“三个走在前”插上更有力的翅膀。

透过战斗力看十个创新。齐鲁儿女素有敢闯新路的优良传统,创新创造的活力在这片热土上奔涌。单看2021年成绩单,就能发现山东创新成果丰硕,战斗力爆棚。

2021年,山东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取得时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统、国密算法物联网安全芯片、磁悬浮离心鼓风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3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VLP新冠疫苗中试进展顺利,世界首座四代技术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并网发电。柴油机本体热效率首次达到51.09%,再创世界纪录。

去年,山东创新平台建设提速,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电创新中心落户,全国唯一智能制造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获批,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新增19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313”实验室体系不断健全,建设6家省实验室,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发展到31家。

山东,创新主体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8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个,居全国前列。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11位。

十个创新是动力更是目标,涵盖山东当下所有的重点任务、中心工作,向着这样的目标坚定前行,可以更有效激发战斗力、创造力和创新效果。

透过执行力看十个创新。2月5日,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天气晴好,中国雪蜡车首次正式为冬奥会比赛项目保驾护航,服务赛项为越野滑雪女子双追逐赛。

这台雪蜡车,很多人知道是山东造,但是背后的困难程度和山东强大的执行力,却少有人知。为助力北京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雪蜡车,并决定由山东省负责研发生产。接到任务后,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攻坚雪蜡车研制工作。

据统计,参与雪蜡车攻关的山东制造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整个过程中,仅方案评审与技术设计的反复论证与调整就用时4个多月。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申报了6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多达21项。为了抢时间,指挥部建立每周一调度、每周一总结、每周一汇报的机制推进,累计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议20余次。经过合力攻坚,9月26日,雪蜡车车辆全部下线并调试完成。10月27日,圆满交付。

网友常用“闷声干大事”评价山东人,换句话说“闷声干大事”就是执行力强。“十个创新”施工图已绘好,这张图不只列出了目标,更包含着具体的前行路径,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级平台,另一方面要用好省内已有平台;加强数字变革创新,政府要带好头,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加强产业生态创新,一要确保供应链稳定,二要积极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这都需要我们抓紧抓好。

透过凝聚力看十个创新。横下一条心、拧成一根绳。贯彻落实“十个创新”,必须在理念思路和具体行动上统一共识,形成强大凝聚力。山东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并形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一亿山东人一起握指成拳。

创新是一个老话题。如何打破瓶颈,克服经验主义,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在新征程寻求新突破?

“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上突出用力,切入点和着力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要从巩固和拓展好比较优势的角度切入。通过巩固拓展九大比较优势,强化创新,寻求突破。二要从补齐克服短板弱项的角度切入。山东的比较优势很明显,但是短板不足也不少。比如,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营商环境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与苏浙粤等先进省份比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安全生产、要素保障、民生改善、干部作风、宣传引导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改善。要通过补齐克服这些短板弱项,强化创新,寻求突破。三要从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动力活力的角度切入。通过把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激发出来,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个创新”就像“十种武器”,既能强身健体、祛寒治病,还能固守强攻、一招制敌。“十种武器”每个单项都能带动特定领域的巨大发展,“十个创新”汇聚成合力,定能助力山东走在前。

春天,播种希望。一亿山东人有一个共同心愿,让我们以“十个创新”为抓手,奋力走在前,一起向未来。

望岳谈|山东“创新”作战图,为何提这两个核心点

□周学泽

新春伊始,山东吹响了“创新”的号角。2月7日上午,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创新”二字贯彻始终。会议提出,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本次大会,有两处关于创新的表述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二是“加强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这两处表述,点明了创新在全省工作中的重要性、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阐述创新和全局工作之间的关系,意在强调创新在全局工作中居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全省创新工作的大局观。从“全局”工作来看,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综合创新”“集成创新”,创新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创新工作有新突破,才能带动全局工作实现新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是阐述科技创新和全面创新之间的关系。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但必须建立在全面创新的基础上。

大会提出要重点抓好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十大创新”。 “十大创新”涵盖各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既是目标,又是环境,每一个方面的创新突破都会影响其他方面创新工作的开展。

比如,科技研发创新,是以人才为基础,这就离不开人才引育创新。人才引育的突破,会带来人才量和质的增加,会激发人才的创造力的迸发,进而促进科技研发创新。再比如,科技研发离不开物质保障,营商环境的创新,会促进企业落地,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赢利水平,这就会增强科技研发实力。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种子,那“全面创新”就是“土壤”。各方面创新突破,就会为科技创新这颗“种子”的萌芽,带来最好的“土壤”墒情,而且能够保障“萌芽”之后长得既快又好。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对于全面创新起着“中心驱动”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的“核心位置”,由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任务所决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就难以赢得竞争新优势。

2021年全省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GDP增长8.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完成了预期目标,科技创新功不可没。全省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

动能转换是进行式。岁末年初,记者在淄博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访,公司车间的苹果原木自动切割、粉碎加工制造菌棒生产线,全部是自己研发制造,储藏和蘑菇生长大棚采用世界流行的食用菌智能控制系统,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运营成本降低30%,把“土蘑菇”变成了“洋蘑菇”——成为全球最大的香菇菌棒出口供应商,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借助科技创新,公司蘑菇生产完全摆脱季节限制,公司正致力于研发能够实现自动采摘蘑菇的智能机器人,而它是一家起自淄川七河村的民营企业。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越来越多企业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正实实在在成为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

本次动员大会不但明确创新在全局工作中的核心位置,指出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而且还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增强创新力从哪切入和突破。要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补齐克服短板弱项、有效激发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等三个方面切入和突破;二是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是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突出“谁来主导创新”。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创新作战图已绘就,关键看落实和行动!

望岳谈|“十大创新”里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单青 梁开文 兰传斌

人勤春早,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激活全年发展关键词——“创新”。

2月7日上午,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提出,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要重点抓好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十大创新”。

在此前召开的2022山东省“两会”上,省委书记李干杰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和香港委员联组讨论时就曾提出十个方面创新的要求。

两次发声,环环相扣,目标笃定。

以实干著称的山东,为何今年特别强调创新?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 创新对山东又意味着什么?

细细思之,“十大创新”已然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热词、新方法论,闪耀着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

“十大创新”闪耀着战略思维。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为山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其中,“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是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是实现“稳中求进”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有了充沛动力和活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和支撑。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牛鼻子”。

“十大创新”闪耀着辩证思维。

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出发点和思维导图上看,“十大创新”上接天线,是对“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的方法论、施工图、总抓手;“十大创新”下接地气,是对山东省情熟稔于胸之后的创造性实践。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角度看,发力“十大创新”,既要基于山东九大比较优势,强化创新寻求突破,塑造发展的“新风口”;还要着眼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创新寻求突破,短板就意味着潜力和空间。

“十大创新”闪耀着系统思维。

“十大创新”内涵丰富,个个具体,又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既有科技、人才、营商环境创新,也有要素保障、文化宣传、推进落实创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系统完善,成为一套完整的工作法。与此同时,“十大创新”又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全身动,首先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问题,可谓关键一招;其次创新又抓住了“企业”这个牛鼻子,开春就大力表彰优秀企业家,就是要突出依靠社会和市场力量,依靠人民群众这个创新创造的源泉,激发全社会蕴藏着的无穷的创新力量,挖掘市场作为创新活动价值实现的载体作用。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对于多重战略叠加的山东而言,“创新”从来都不是选择题,而是寻求最优解、开创“新打法”的必答题。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决不能坐拥优势走老路。

只要想办法,就会有办法。山东的办法,就是创新!

齐鲁儿女素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困难当前,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没有办法就闯出新路。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就必须在一次次创新和突破中赢得主动权,将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望岳谈|创新力是一种什么力?这是山东强省建设的“牛鼻子”

□李丽 孙秀岭

“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牛鼻子”……2月7日,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以一个关键词——“创新力”把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以一个关键词——“创新力”牵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以一个关键词——“创新力”着眼未来山东发展的内生空间。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那么,创新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创新力为什么会成为推动强省建设的“牛鼻子”?

创是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就是敢闯敢干,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新即求新,是除旧布新,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创造一件全新的事物。

创新力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内生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驱动力。这种内生动力会像嵌入一个人的基因那样,在事物的内部生长生发。

车到半山路更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虽然2021年山东全年生产总值以8.3%的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这就要有种逢山开路、迎难而上、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工作,真正让创新成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原生动力。

创新力是一种硬核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创新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几年,山东之所以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亮眼成绩单,根本还是把握住了创新的主动权。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创新是最硬核驱动力。

创新力是一种“引领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有了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有了充沛动力和活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和支撑。可以说,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牛鼻子”,就能奋力走在前、开创新局面。

创新力是一种“突破力”,是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攻坚能力。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时刻,如何寻求新发展空间,聚力聚焦新问题。创造性的提出发展思路,才能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取得突破。这种突破力既要有敢于吃螃蟹的勇气,又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还要有草船借箭的智慧,有条件要创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创新,要让创新成为一种新习惯新能力。

百尺竿头,聚力创新。新的一年,以创的激情,闯的勇气,以抓落实就是抓创新的面貌,创造一片崭新发展空间。

望岳谈|创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之举

□于新悦 周学泽

“创新”已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热词。山东举起创新大旗,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创新能力。

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

经过40多年改革发展历程,山东经济总量居于全国前列,城乡面貌发生巨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在全国居第3位,比上年增长8.3%,好于全国0.2个百分点。

纵向对比,进步很大。比如,2018年年初时,“四新”经济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9%,而2021年“四新”经济投资占比51.2%,3年提高了7个多百分点。

但动能转换是进行式,而不是完成式。山东依然面临偏重的经济结构。为实现“十四五”节能工作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年初,山东研究确定,2021年全省万元GDP能耗强度下降3.5%,各市能源消费总量保持不变、控制在4.18亿吨标准煤。经过一年努力,2021年年底完成粗钢产量、焦炭产能压减任务,整合转移炼油产能780万吨。

2022年1月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的一年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五年取得突破”目标,狠抓“三个坚决”,严控“两高”,优化其他,拓展动能转换空间。具体任务包括: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开展用能预算管理,整合退出地炼产能740万吨、焦化装置产能115万吨,推动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应退尽退。做强7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3-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等。

完成上述目标,必须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这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关键之举。

以钢铁生产为例,山东国资委提供的资讯显示,截至到2020年,新建山钢日照公司“吨钢用水量”已经降至2.6m³,而上溯到2005年,济钢“吨钢用水量”控制到3.7m³;再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济钢“吨钢耗水”52m³。

日照公司采用海水直冷、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技术,用海水替代生产用新水;同时采用焦化干熄焦、炼铁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炼钢转炉煤气干法的除尘“三干”节水技术,高浓缩倍率技术等节水新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对淡水资源的提取,使用过程串级利用。为确保水质、水量、水温、水压系统平衡,日照公司采用分质供水、梯级利用技术,实现了工业用水的合理串级循环,使“吨钢用水量”最终降至了2.6m³。

山钢日照公司的例子不是“孤例”,以科技创新促进资源能源节约成为趋势。目前,山东仍有不少工业企业位于产业链中上游,是生产基础性原材料的企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工业企业位于高附加值端的数量占比会少一些。实践已经证明,新旧动能转换对于山东来讲,是行之有效的。动能转换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破解约束,在补齐短板、弱项上寻求创新,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科技创新对破解约束具有决定性意义,但科技创新只有和其他创新相协同,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比如,科技创新必须和人才引育创新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破解要素约束。无论是节约能源和资源,还是减少废水废气,都离不开人才智慧,离不开人才的发明创造成果,因此,破解要素约束的过程,就是利用好人才的过程。人才引育创新,着眼点有很多,但关键是瞄准人才的需求发力,比如,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必要的科技设备以及生活保障等等。

破解资源环境等约束,需要政府管理服务提升。“十大创新”中,营商环境创新等方面,都和管理服务密切相关,加快这些创新,管理服务效率提高,就能加快破解约束进程。

位于济宁市梁山县的中国商用二手车出口基地,总投资10亿,目标是建成中国最大的二手商用车交易市场,项目有助于老旧车的淘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但这个项目在2019拿到批文后,一度搁置了一年多,因为土地等问题迟迟不能动工。梁山县把这一项目上报到省里,经过评估,入选省重大项目。随后,省自然资源厅调研组深入一线,实现场解决问题,从省级统筹指标里拿300亩的供地方,既不占用梁山当地建设用地的大盘子,又不增加企业的用地成本,使项目顺利开工。据悉,近几年,省自然资源部门经常派调研组,到一线解决重点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发现问题列出清单逐一解决。

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需要更多创新探索和实践。

二、人才视角话创新:

望岳谈|记一等功!山东如此推崇优秀企业家

□梁开文 单青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召开,现场表彰山东省杰出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成为焦点,这些优秀企业家站到了C位。

张瑞敏、谭旭光、陈学利获评山东省杰出企业家,另外20名企业家获评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49名企业家获评山东省优秀企业家。

这些优秀企业家,是《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表彰奖励办法》实施后首次评出,该办法自2021年4月9日施行。根据相关办法规定,山东省优秀企业家每5年评选一次。奖项对企业家的入选要求高,除了满足基本条件外,还要求有现代化管理能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中作出积极贡献,有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较大以及经营指标和任职年限等要求。

山东高标准弘扬企业家精神,该奖项授予层次高,以省委、省政府名义进行表彰。

评选为杰出企业家,授予“山东省杰出企业家”称号,记一等功;评选为行业领军企业家,授予“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称号,记一等功;评选为优秀企业家,授予“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对授予称号的企业家,提供健康查体便捷通道和医疗保健服务,统一颁发“山东儒商卡”。

山东弘扬企业家精神,还注重加强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实行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聘请评选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导师,全面提升青年企业家素质和能力。建立山东省优秀企业家交流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企业家库,搭建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表彰优秀企业家是山东尊重企业家的一个缩影,山东聚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搭建舞台、让企业家走到C位。山东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供给,做优企业服务,为各类企业在鲁发展提供充沛的“阳光雨露”。山东愿与广大企业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大局。

望岳谈 | 创新,让优秀企业家站稳“C位”

□李丽 孙秀岭

厚道实诚,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曾几何时,一提起山东企业家,一个浑厚敦实、有点憨憨的山东大汉形象会浮现在脑海。山东企业家也因地域性格特点和浓厚的齐鲁文化而留给外界深刻印象。但近年来,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山东企业家有了新的时代气质,一种闯的劲头,创的干劲,求新求变的精气神跃然而出。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不争第一就是在混”“勇攀科技高峰是我一生的梦想”……如今,这些流传颇广的话语,出自山东企业家之口。2022年山东工作动员大会上,72位接受表彰的企业家,不仅赢得了尊重,更代表了新时代山东企业家形象,他们从创新中走来,在创新中走向前方。

创新是山东企业家的时代气质。山东企业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开拓创新史。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张瑞敏带领海尔从2012年开始旨在完成去除中间层的改革,建立一个全新的共创共赢的平台,把一搜大型航母拆分成200多个创业小微,3800个小微节点,提前布局的工业互联平台卡奥斯为海尔迎来发展先机。这种从内部打破鸡蛋,拥抱创新的精神令人震撼。而另一位被称为“谭大胆”的企业家谭旭光,敢于向世界一流技术叫板,成功研发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这些企业家用创新延展全球市场,用创新赢得事业主场。这些享有声誉的企业家,他们身上的创新激情已成为闪耀的品质。

善于落实创新是优秀企业家的特质。闷声干大事,是不少山东企业家的特点,闷声干大事,有时也是创新的需要。哪一个创新没有经历过黎明前的“黑暗”,甚至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企业家的创新绝不仅仅是想一想说一说,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地的。跟记者熟识的一位受表彰的山东企业家、德迈国际产业集团董事长施乾平先生,曾经在抗击新冠疫情最艰难的时候提出来要生产防疫口罩,记者当时认为,在防疫物资紧张的时候转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数天之内,一条全新生产线的图片出现在他的朋友圈时,迎接他的是数百好友的点赞,还有熬了好几个通宵的红眼圈。而如今他又带领团队以新能源领域的空白为靶标,发起新的冲锋。

威高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学利说,企业能有今天都是创新逼出来的。当企业背水一战,不创新就要被淘汰的时候,落实创新就深深嵌入企业家的骨血。

登上C位的山东企业家是创新的主角。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带着大红花、走上主席台、坐在会场C位,虎年新春,山东给予了企业家最真诚的尊重。

十大创新是山东企业展示实力的赛道,一个个优秀的企业家是创新的主角。创新,是需要企业家作为“掌舵人”把一个个创新的想法不断点燃、大力推动、强力落实,最终形成商业模式的过程。天瑞重工董事长李永胜已经投入到紧张的研发工作,他曾带领团队实现磁悬浮鼓风机节能30%以上;威海光威集团总经理邓向阳投入研发的真金白银占销售收入的15%;歌尔股份董事长姜滨更是引才育人创新的典范;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鼓励全员创新,宽容失败……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让优秀企业家站稳C位!

望岳谈|让企业家站稳C位,我们还要做什么

□李振 孙秀岭

谁是2022年开年来山东最瞩目的明星?这应该属于一个群体——优秀企业家。

虎年开年,山东“第一会”显现新面貌。大会专门对全省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张瑞敏、谭旭光、陈学利3人被授予“山东省杰出企业家”称号,记一等功;周厚健等20人被授予“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称号,记一等功;李广庆等49人被授予“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72位山东企业家迎来高光时刻,成为耀眼的“星”。

一场大会就是一个小小的镜头,能看到企业家在山东有作为、受重视的时代景深。

企业家创新进取,带领企业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他们是缔造山东今天发展成就的功臣。

与此相应的,山东给予了企业家充分尊重和礼遇。除了这次备受瞩目的表彰,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至今,山东16市皆召开过企业家主题会议,倾听企业家心声,表彰优秀企业家。此外,临沂还专门设置了“企业家日”,淄博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市企业家大会上直言“企业家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

美国的爱迪生、福特,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著名企业家都既是管理大师,又是创新大师。山东企业家的创新力也不遑多让。历史上,孟洛川、孟养轩创办瑞蚨祥、谦祥益,将儒家之义贯穿运用到商业行为之中,以明码标价、至诚至上、童叟无欺开辟了新的商业经营策略。

当代,一把锤子砸出行业领军的张瑞敏,“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谭旭光,把一次性输液器小厂变为全国医疗器械行业头部企业的陈学利……一众多山东企业家推进技术进步管理进步,延展山东的创新张力,深化齐鲁儒商的内涵。对于山东创新发展的明天,他们依然是创新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2022年“十大创新”重点任务,为企业家们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大空间。

如何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是需要各地深入思考和实践的命题。

把企业家请上主席台、请到第一排是第一步。各地要在行动上真正把企业摆到“C位”,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营造适宜企业发展创新的环境。

从企业成立到生产经营,从遭遇危机到破解难题,企业的发展从不单单是企业个体的事,关涉到职能部门和社会各个方面。营商环境越好,企业发展越顺畅,继而产生“涟漪效应”,带动更多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企业扎根落户;相反,如果营商环境不优,企业则会碰钉子、受委屈,发展之路越走越窄甚至选择离开。

因此,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适宜环境,让更多企业选择山东,留在山东,与山东同成长。同时,也应了解企业家真正想要什么,有的放矢营造创新干事环境。既有呼必应,也无事不扰,谨防“过度关注”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十大创新”中,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等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企业、鼓励企业创新创造的可行路径。各地应尽早把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企业家感到新的便利、新的支持,感到在山东创业干事更受认可和尊重,调动起更强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贡献更澎湃的力量。

望岳谈|群星闪耀创新山东,哲学家和科学家都不可或缺

□李子路

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首在得人,必须更好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

强省建设,强在各个方面,不仅需要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也需要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要广揽博用各类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群星闪耀创新山东。

科学家是时代的探索者,企业家是发展的引领者。科技成果源源不断输送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山东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用最高规格礼遇表达对企业家的敬意与感谢,向广大干部群众清楚表明,企业家是感知发展的风向标,创新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重要作用。当下的山东,发展动”能强劲,正成为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是知识变革者和思想先导者,同样体现着一个地方的竞争力。广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为强省建设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撑、创新支撑,要培养更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而且,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融合、中国古人认为“物艺相通”,即科学和艺术、物质和精神是互相融通、互相为用的。杜甫有诗云:“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在科学与艺术之间,对于外部世界的探讨经常是殊途同归,以各自相对独立但又有某种相似性的范式,分别独立地得到了在本质上相同(或者至少是相近)的结果。钱学森也曾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培养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齐鲁大地能够提供丰厚文化滋养。山东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优秀传统文化是印刻在山东人骨子里的基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品牌之所以在世界叫响,除了汇聚一大批儒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还在于齐鲁大地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文化优势。要利用好这一优势,依靠文化“两创”造就更多文化领域人才。

各类人才是相辅相成的,引育人才不能厚此薄彼。“十大创新”是全方面的,既需要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实干,也需要哲学家的思辨、文学家的情感、艺术家的浪漫。科技研发创新不是科学家的“独角戏”,它是技术与伦理的结合,同样离不开哲学思考和思想指引。各类人才完全能够在推进“十大创新”里找到一席之地、发挥一技之长、充分展示才华。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落实“三个走在前”,是人才在山东最大的施展舞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各类人才成就自我与山东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奏响群星闪耀创新山东的铿锵乐章。

让群星闪耀创新山东,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为人才打造一个真正舒适的干事创业的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各类人才在山东值得贡献智慧、奋斗一生。

三、历史纵深看创新:

望岳谈丨这次提“创新”,山东与以往有何不同?

□刘兵 赵洪杰

2月7日,正月初七,山东再一次选择在年后开工第一天召开工作动员大会。这已是山东连续5年踏着春天的脚步,部署动员新一年的工作。

回想每年大会,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关键词,比如“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作攻坚”等。今年的关键词毫无疑问,就是创新。

前几年,每年大会上也都谈到创新,像2018年的“着力在强化科技供给上实现新突破”,2021年的“以强化科技创新求突破”。年年谈创新,这次有何不同?

事争一流,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我们先从创新力这个词汇说起。创新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

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今时代,拥有观念、机制、研发等各方面的创新力,才能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事半功倍,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而“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过去几年,全省上下始终保持头拱地、向前冲的劲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经受住了经济负重转型的阵痛、多重矛盾交织叠加的压力、各种重大风险的挑战、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巩固塑成了十分突出的九大比较优势。

迈入新阶段,山东发展基础更实、底气更足,但要在全国高质量发展比拼中持续争先进位,必须实打实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从战略上说,有了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有了充沛动力和活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和支撑。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就抓住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牛鼻子”。

从战术上看,持续做大做强优势,让优势更优、长板更长,推动优势迭代更新,要靠创新;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加快缩小与先进地区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营商环境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距,要靠创新;激发社会和市场动力活力,释放亿万山东人民和1300多万市场主体的创造潜能,要靠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走在前。各领域走在前,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办法,就会有办法。

创新不是发展工具,就是发展本身

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涉及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

我们过去强调创新,更多聚焦于理念、体制等宏观层面,或者产业、企业等微观层面,缺乏中观层面、全面的创新指引。

今年大会提出要重点抓好科技研发、人才引育、营商环境、数字变革、产业生态、要素保障、民生改善、风险防控、文化宣传、推进落实“十大创新”。所有工作都围绕创新,内在机理都指向各领域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变革式跃升。

换句话说,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都要有新思路、新招数,不能还是老一套。面对各领域的风险挑战,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办法,就会有办法。创新不是发展工具,就是发展本身。

比如,这两年,山东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着眼未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招才引智上、自主培养上、人尽其才上出新招。

比如,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在全国第一方阵中持续争先进位要有新法。

比如,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得实惠,要让增收有新渠道、就医有新体验、居住有新改善,不能还是过去的老一套。

再比如,数字经济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领性产业,加快数字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要有新路。

……

“十大创新”独立成章又互为支撑。总的来看,科技研发创新是核心,人才引育创新是首要,营商环境创新是关键,数字变革创新是动力,产业生态创新是基础,要素保障创新是支撑,民生改善创新是根本,风险防范创新是前提,文化宣传创新是载体,推进落实创新是保障。

把创新前置为一切领域发展的“必选项”,让创新渗入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各方面,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就走进了我们心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走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程,走在时代和发展前列,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都要在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我们都要想一想如何找到新法、想到新招、走出新路。

想起平昌冬奥会上火出圈的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对当下山东而言,创新就是风暴!

望岳谈|“温故而知新”:讲创新基因,山东有底蕴

□周学泽

创新走在前,山东各项工作才能走在前。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的“十大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涵盖各个方面,体现出“综合创新”特点,为各项工作走在前擘画了新的作战图。

今年是改革开放第44个年头。2021年全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三位,比上年增长8.3%,好于全国0.2个百分点。

山东4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巨大成就,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敢领风气之先,敢于创造,善于创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有关。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山东的今天。40多年来,山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持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很多改革创新探索成为全国样板。

“温故而知新”,讲创新基因,山东最有底蕴。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在现代化强省进程中,我们同样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创新的养分。

“诸子百家一半是山东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齐鲁大地,逐步创建起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诸子百家的创新思想至今熠熠生辉。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创新思维其来有自。孔子终其一生学思,既注意对古代文化的合理继承,同时又能结合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实际需要有所损益,并以此规定个人的努力奋斗方向。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后一代总要对前一代的文化遗产加以吸收、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这是孔子开放的历史发展观。

长期活跃于齐鲁大地的荀子,提倡不断创新超越说:“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习中有创造,学习中有超越。

相较于“鲁文化”,齐文化在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更具有现代倾向,充满创新思维。齐国在800余年的历史当中,兴盛了700多年。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齐国强盛是因为当时的人才环境进行了“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稷下学宫兴盛为标志,齐国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逄振镐,曾长期研究齐鲁文化,他认为齐国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持富强,可以归结为三个时期的制度创新。

西周时期,姜太公开创了“尊贤尚功”的用人传统,打破血源为纽带、以等级为特点的宗法制度这一制度。春秋时期,齐国善用管仲进行改革,他“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四民分居定业”,“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使关税几而不征”,为来齐之“商贾立客舍”,“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等等,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国田齐时期继续创新。战国时候发生了田齐代姜,田齐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改革创新。在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中,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致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这其中,最需要提到的是管仲。《史记》记载: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在管理和发展经济方面的超前思维,就像一个“现代人”。《管子》重视市场。《乘马》篇中说:“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必须通过市场去衡量、检验;又说:“有市,无市则民乏也”,这是点明市场和民富的关系。

《管子》精通贸易。管仲提出了“关讥而不征、市廛而不税”的自由贸易和保税的通商贸易举措,其中“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是世界上最早的招商政策。

在社会管理上,《管子》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主张,曰: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管子十分强调法治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管子·形势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法者,将用民能者也”“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革创新上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山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以更大的魄力持续深入推进。善于从历史中发现创新资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继续向创新要活力,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克服路径依赖,将创新进行到底。

四、突破落实说创新:

望岳谈|聚力“三大突破”,山东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陈巨慧 孙秀岭

战争的胜利往往是通过关键点的突破来实现转折。棋法如兵法,找准突破口,方可走活一盘棋。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新春谋篇布局,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准确把握全局和发展大势。会议点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三个切入点与突破口,是制胜的关键。

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先手棋是先发优势。深刻认识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可乘势而上,抢占先机。

山东在九个方面有相当突出的比较优势: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供需两端可以协同发力,新老动能可以相得益彰,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陆海资源可以统筹开发,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这九大比较优势充分发挥,会形成竞争优势。

然而,优势具有可变性和易逝性,稍有懈怠,优势就会被削弱。只有争先奋进,巩固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优势,才能让优势更优,让长板更长。

东岳集团是中国化工新材料和氢能产业风向标,是我国含氟功能材料的领军企业。东岳集团从氯碱离子膜等产品创新突破,聚力提升自身优势,打造“氟、硅、膜、氢”产业链的协同布局,用科技创新带动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链带动一个产业群。

在巩固比较优势基础上,善于发现营造新优势,对比较优势进一步塑强拓展,才能变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才能变优势为胜势。

从补齐克服短板弱项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象棋对弈,讲究左右棋力布局平衡,以达攻守兼顾效果。如存有弱点或薄弱环节,则需补弱处,否则会拖累全局。

补短板是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加紧“补短板”。山东的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能源资源瓶颈制约还比较突出;科技创新、人才引育、营商环境优化、数字经济发展还有不少差距;安全生产、要素配置、民生保障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改善。

对于这些短板弱项的存在,不必妄自菲薄。短板是难点,是痛点,也是发展的增长点和巨大潜力所在。辩证地看,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补短板的过程就是释放潜力的过程。攻克难点,剔除痛点,必须以创新突破,踔厉奋发,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将短板变成“潜力板”,将弱项变成新的经济增长项。

从有效激发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

精彩的棋局中,每一颗棋子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只有把全局所有棋子的能量都调动起来,才能组织出最强大的攻势。

激发社会和市场的动力活力,同样需要调动每一个个体,每一个要素。创新的关键要靠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创新创造的源泉,市场是创新活动价值实现的载体。山东人口已实现“双过亿”,已拥有1300多万市场主体。把社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尽量多、尽量快地释放出来,就可以形成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

突破至关重要。壮丽的瀑布飞流,不仅在于水前期积蓄力量,还在于选准了突破口。要将社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蓬勃释放,同样要选准突破口。要瞄准人才和市场主体,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强营商环境、人才引育、产业生态、要素保障等各方面创新,让人才和企业敢想敢干,让活力奔涌。

着眼大棋局,落子关键处。2022年山东创新发展的棋局已开,突破关键,落子有声,必能成就胜局。

望岳谈|落实,山东提升创新力的“典型特征”

□李丽 孙秀岭

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山东虎年新春上班第一天的工作动员大会上,“十大创新”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最后一个创新——加强推进落实创新,这是所有创新的落脚点和根本所在。

从2月8日开始,山东各地市各单位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有的厅局当天就开始分解任务,梳理年度工作中还有哪些创新点可以突破,还有哪些实际问题要立刻着手解决。总之,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工作方法。一位在动员大会现场参会的同志说,每一个创新都直指干什么,怎么干,目标非常明确,路径非常清晰。当前,唯有行动起来,把握好创新与落实的辩证关系,在落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

所有的创新都是在落实中实现的。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思想的火花,创新是奇思妙想,创新更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还记得2021年5月在推动新冠疫苗接种宣传推广工作中,山东有关单位创造性地给健康码镶上了金边,这一设计创新不仅冲上热搜,而且带动了公众疫苗接种的积极性。正在冬奥会上服役的国内首辆雪蜡车,也是一种集成创新,集合了山东最强势的制造业产业链,突破了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山东的硬核创新都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工作,来自一点一滴的突破。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找到新方式,创新力就在每一次创造性落实工作中累积而成。

善于落实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创新。说一千道一万,落实是关键。十大创新行动,每一个行动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只有把每一项工作做好了,这些创新计划才能一步步落到实处。以科技创新为例,其中一项工作是持续提高研发投入,这项工作的落实直接决定了科技力量的优化布局。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带动千千万万企业共同加大研发投入,让企业成为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自主变革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形成“千企万企竞创新”的大好局面,这就是一种创新。而十大创新中的每一个创新,都要靠落实来推动,靠落实来实现。

落实与创新是有机统一的。落实不好就创新不了,不创新工作就很难落实。纵观十大创新行动,每一个创新任务都很艰巨,既有可行性又有挑战性。这就要在落实工作中充分运用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和创新方法,同时在一个个创新突破中把一项又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落实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仔细想一想,这些问题很多是因为没有在细节上抓落实,更没有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就是因问题而存在,创新就是为了突破工作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在落实工作中如果推进不下去了,或者遇到问题了,不妨冷静下来,从因循守旧中走出来,试试新方法,找找新角度,多运用逆向思维、分散思维等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寻求突破。同时,也唯有从一开始就以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意识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以创新落实工作,以工作带动创新,才能形成更加浓厚的创新发展氛围。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创新不是虚无缥缈的。创新在每一天的每一件工作中,创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中、脚下、手里。拥抱创新,才能更好地落实工作;落实工作,是为实现有突破的创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密码就在创新与落实中,等待着每一位干部群众去实践去担当去作为。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新悦 梳理报道 策划 娄和军)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