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见行动⑤:“十强产业看威海

2022-07-08 08:16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五组报道:“十强产业”看威海。

做强优势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威海——

七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今年5月正式开工,在各方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实现一期项目明年5月份达产。”6月30日,在威海临港区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打桩机响亮而有节奏的声音,项目负责人初志浩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引进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11条国际一流生产线,主要从事医疗卫生用品、医用新材料等健康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8亿元。

这一项目属于威海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的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为帮助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威海临港区财政金融局、建设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并联办公方式,将堵点难点逐个攻破。“我们针对项目关键技术点,提前帮企业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建设不走弯路,时间整体压缩60%以上。”威海临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科副科长隋心说。

威海全面对接省“十强产业”,集中规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7大产业集群,坚持不懈推进产业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威海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等10条优势产业链,培育了“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稀土+电机”等产业链,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

工程车、铲车来回穿梭运送施工材料,一块块外墙玻璃依次铺装整齐……7月1日,在威高工业园内,总投资100亿元的利彤生物疫苗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这是国内第一个同时拥有传统疫苗制备和核酸疫苗制备的技术平台项目。“目前,中试车间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明年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各类疫苗8000万支。”威高集团总裁龙经介绍,“另外,总投资40亿元的威高普瑞斯预灌封注射器项目已经进入三期建设阶段,全部投产后年产预灌封注射器产品20亿支,产值达55亿元。这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后,生物疫苗将成为威高集团又一支柱产业。”

一家企业带起一个产业链条,一个产业链条膨胀成为一个产业园区。依托威高集团,威海高新区打造了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70多个高端项目,总投资260亿元,培育企业15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成为全国行业内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无论是原有骨干企业的膨胀升级,还是新招引企业的落户投产,都需要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优化涉企服务,威海创新建立企业困难问题、技术需求、资金需求、产业链配套“四张清单”,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资金、用地、用工、要素指标、供应链配套等难题,帮助企业甩下包袱、轻装上阵、加快发展。通过设立“威海企业家日”,搭建起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全面营造爱商、亲商、扶商的浓厚氛围。

德国马夸特集团是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2014年1月到威海临港区进行第一次考察后,临港区与其一直保持密切联系。2017年2月,在全国32个城市选择中,马夸特集团最终选择在威海设厂,建立威海首个德国独资企业。今年4月,总投资4000万欧元的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与开关二期项目签约,5月份开工建设,明年12月投产运营。从首次牵手到第二次握手,马夸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哈拉德·马夸特博士说,“威海人办事认真、效率高、服务好,这次签约印证了5年前马夸特集团选择威海、落户威海的正确性。”

经过多年培育膨胀,威海七大产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6个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目前,威海有8个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家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全市“雁阵形”集群所属行业覆盖近60%的省“十强产业”类别,9家集群领军企业中近80%属于新兴产业。

威海坚持产业、项目、企业为王,推动制造业率先发展

固本提质,优势产业加速升级

□大众日报记者 彭辉 陶相银 通讯员 任现辉

坚实的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在推进“十强产业”行动中,威海市坚持做大做强七大产业集群,开展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引领并激励“威海制造”驶向更快更强的航道;立足区位和政策叠加优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全面升级;以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为统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力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

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

威海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率先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制造业发展体系。

制造一台现代标准打印机,在哪里配套最全、成本最低?答案就是威海。

6月30日,在位于威海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惠普品牌工业园的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美国捷普电子正在铺设第三条喷墨生产线……

“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每3台打印机就有1台出自这里。”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党政办公室主任张强说。园区已集聚了美国惠普、美国捷普、富士康、联想图像、华为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120多家配套企业,成为涵盖“激光+喷墨+热敏”全品类打印机的全球基地,去年总产值突破300亿元,整机产量突破1200万台;到2025年,产能将突破3000万台,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在短短几年内成型起势,是威海强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有力写照。目前,全市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1276家,覆盖31个制造业大类的29个。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69亿元,实现利润238.6亿元。威海成为全国重要的轮胎、地毯、渔具、医用耗材等生产基地。

为激发产业发展突破之势,威海积极对接省“十强”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梳理了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0条优势产业链,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培育了“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稀土+电机”等产业链,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

“链主”的实力如何?从迪尚集团可见一斑。

目前,迪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出口企业,通过工厂智能化改造、海外基地建设等方式,形成完整的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为全球500多个服装品牌提供从设计生产到出口贸易的全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同时从事自主品牌运营和职业装、工装、校服的设计生产,年销售收入逾150亿元。

“平台上各板块的数据都是即时更新、互联互通,设计师通过3D技术,线上就可将数以十万计的面料和款式进行任意搭配,完成设计开发,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个流程缩短到了几天。”6月30日,在迪尚集团的数据分析中心,副总经理朱洪韬介绍,迪尚打造了国内首家纺织服务垂直生态链平台,包含云设计中心、尚织平台等,产业链中4000余家上下游企业织入“网”中,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订单,“今年前5个月,尚织平台的后台交易成交额就有2.5亿元”。

区位优势赋能产业发展

眼下,位于威海临港区的马夸特二期项目建设正酣。“这将是马夸特全球生产网络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厂。”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贝特霍尔德·阿伦茨说,“二期项目主要涵盖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高度集成的智能系统以及驾驶授权系统三大系列,部分产品是首次在华生产。明年达产后,能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

德国马夸特集团是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隐形冠军。2017年5月31日,投资4500万欧元的威海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和开关项目落户威海。马夸特与威海两度“牵手”,除了优越的营商环境,贝特霍尔德·阿伦茨直言:“在威海建厂,不仅可以辐射整个中国北方地区,还有利于我们拓展日韩市场。”

威海有着毗邻日韩区位优势,多年来坚持实施“深耕日韩”战略,与日韩之间贸易往来密切。目前,威海2700多家企业与韩国有着贸易往来,1005家韩资企业在威海投资兴业,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59.3%。

6月24日,位于威海经开区智慧谷产业园的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启用,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等首批12家单位签约进驻智慧谷。“借助这个平台,会有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了解威海、到威海投资兴业。”中国韩国商会首席副会长金洪基说。

为打造高质量开放载体,威海与韩国共同打造中韩地方合作“升级版”,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重点引进韩国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制造等行业优势企业,目前园区内已聚集规上企业32家;规划建设了服务贸易产业园,发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等创新性产业,目前已引进日本软银、日立、中软国际等项目400多个。

日本是威海重要贸易伙伴。威海结合日本优势产业和投资倾向,在临港区打造了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重点发展机电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应用、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园区目前已签约项目2个,在谈项目10余个。

“去年的营业额是9.3亿元,计划到2025年做到20亿元。”6月30日举办的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推介会上,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山敬说。豪雅光电科技是威海最大的日资企业,落户威海临港区的10年间,营业额增长了20多倍,在全球光学玻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

威海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取得积极成效。近五年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3%,突破2000亿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由1292家增加到1694家。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碧波荡漾的大海,既是威海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潜力所在。

6月,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景虎“落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他将在此打造集高速光通信芯片和低功耗MCU芯片研发、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湾区毗邻哈工大、山大等驻威高校,有强大的人才资源和科研实力作支撑。”亿芯源掌握高速光通信芯片的核心技术,将为湾区的海洋智能装备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威海把海洋强市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以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为统领,全力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按照“一城三核”思路,威海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作为国际海洋科技城的北部板块,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以国内唯一部省共建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全国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的新标杆。“在功能布局上,湾区将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的牵引下,打造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生产制造、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和服务保障六大基地。”威海市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推进工作专班负责人程剑介绍。

连同亿芯源在内,目前已有17个大项目因看中了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发展前景而相继落户。“还有23个招商项目正在稳定洽谈,都是‘高精尖新’项目,涵盖了海洋高端装备、深远海养殖、智慧海洋等战略新兴产业。”环翠区海洋发展局局长杨亚辰说。

除北部板块外,东部以北方唯一的海洋生物科技专业化园区——威海海洋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南部以全国唯一的海洋碳汇主题园区——蓝色碳谷为核心,建设海洋新经济先导区。

近20年间,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分别在荣成天鹅湖、桑沟湾等处的海底“种草”——开展鳗草海草床修复实验。“十几年来,全市已修复6000多亩海草床,每年固碳约33.5万吨。”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相当于陆地造林约两万亩。”

在南海新区的盐沼湿地,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院长赵明波也进入了“种草”的第10个年头,他带领团队对盐角草、藜麦、柽柳等二十多种盐生植物进行选育、引种、驯化、栽培、繁殖,再借由它们将一片片盐碱荒滩变成绿洲。“这种由海洋生态系统捕获的碳汇称为‘蓝碳’,碳汇交易就是把这种无形的‘碳’变成真金白银。目前,我们正推动蓝碳交易系统和交易中心建设。”赵明波说。

近年来,威海市已经在海洋碳汇建设方面开展了先行先试工作,海洋碳汇研究、碳汇渔业、鳗草海草床修复等经验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威海市出台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底,威海的蓝碳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蓝碳经济在全市海洋经济占比超过30%。

短评

立足实际做优产业

□大众日报记者 陶相银

威海在推进“十强产业”过程中,把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牢牢把优势产业抓在手上;二是聚焦聚力抓好先进制造业。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务实的明智之举。威海没有大钢铁、大化工、大炼油,总体产业结构较轻,是全国重要的医用耗材、打印设备、碳纤维等生产基地。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企业膨胀,威海都没有好高骛远,而是立足当地实际,引领优势产业走向集群化、链条化、智能化、园区化。

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威海盯紧先进制造业,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重,扎实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家企业带起一个园区,带强一个集群。威高集团从一个生产输液器的村镇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行业龙头企业。2021年,威海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00亿元,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服务企业发展,政府责无旁贷。“院内的事企业办,院外的事政府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等优化营商环境的理念已深深刻进威海党员干部的脑子里。建立“市领导+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所在区市”的服务推进机制,对项目推进实施周调度;建立市、区市、镇街、企业“项目督导四级联动”机制;建立“项目专管员”机制,117名项目专管员从立项、手续办理到问题对接全过程服务。

文字:彭辉 陶相银 任现辉

视频:王世翔 陶相银

编辑:蒋兴坤 王召群 徐超超 王彤彤

美编:于海员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