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暴雨预报预警准确率达到90%

2022-07-21 16:29   大众网   张艳

海报新闻记者 张艳 北京报道

7月21日,在应急管理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介绍了《“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有关情况,并与应急管理部应急指挥专员张家团、应急管理部救灾司副司长来红州、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邓世忠、中国地震局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周伟新一起回答了记者相关提问。

国家减灾委员会于近日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我国国家层面第4个防灾减灾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主要突出了时代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五大特点,总结了2018年国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规划》总体目标锚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一阶段到2025年,基本建立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与、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第二阶段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应对暴露不足 《规划》做出专门安排部署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灾害多发频发,在重特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实践中,暴露了我国一些城市在防灾减灾领域存在诸多短板不足。为此,《规划》提出:一是突出应急准备,强化大灾防范应对能力建设。二是突出风险区划,强化各类灾害源头管控。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自然灾害设防水平。四是突出避灾避险,强化预警和响应衔接联动。五是突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良好氛围。

通过这些举措,将建立健全统一权威高效的自然灾害防治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规划建设布局,跟进部署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责任人“叫应”等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衔接联动机制,在防灾减灾科普宣教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提高干部群众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气象灾害、地震灾害仍是防御重点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及衍生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0%以上,地震多、强度大、分布广、灾害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气象防灾减灾、防震减灾仍是自然灾害防御的重点。

“十四五”期间,中国气象局将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基本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预报体系,暴雨预报预警准确率达到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超过45分钟。

防震减灾工作方面,将加快建设地震监测台网,1分钟左右实现大陆东部2.0级、西部和近海海域3.0级以上地震自动速报;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上,震后15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自动快速评估意见,40分钟内提供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60分钟内提供地震趋势研判意见,为高效有序开展地震救援任务提供支撑。

灾害信息员队伍成“神经末梢” 传递灾情险情到“大脑中枢”

应急管理部一直在大力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已构建完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体系,总量达100余万人,多为基层干部兼职,覆盖全国所有城乡社区,多灾易灾地区实现A、B角配备。

这支队伍的建设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灾情信息统计报送网络,确保基层有人报灾、会报灾,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快。每名灾害信息员都扮演着“神经末梢”的角色,紧急情况下,能将灾情险情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中枢”,为各级党委政府抢险救援救灾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各级灾害信息员已累计报送灾情险情信息26.5万条,特别是在今年南方“龙舟水”期间,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基层灾害信息员,及时传递灾害预警信息,先期果断处置突发险情灾情,第一时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减少了财产损失。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