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记者蹲点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进与退”

2022-08-02 08:54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陈晓婉, 蔡明亮, 杨庭栋

盛夏时节,黄河南岸的高青县天鹅湖国际慢城里,万亩荷塘铺展在眼前。乘船从码头出发,几分钟的船程之内,池鹭、夜鹭、白鹭相继现身。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灵性所在,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指向。从曾经的黄河沉沙池到如今的鸟儿乐园,靠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精心设计的人工巧思。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过程中,人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进与退之间如何寻求平衡,各地在探索中尝试给出答案。

人退鸟进

驱车穿行在博兴县引黄济青渠首鸟类自然保护区,越走越“荒凉”——核心区、缓冲区内人迹罕至,极目远眺,唯有丰茂的植被与水泡子交错着向远方伸展。

“‘荒’是对人来说的,对植物动物来说,这里热闹得很。”顺着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博兴分局庞家中队队长魏海峰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成群的野鸭和白鹭。人一走近,便飞远了。

这片自然保护区是“无心插柳”的意外之喜。“20世纪80年代,这里曾经是黄河下游的一处沉沙池,修建引黄济青渠的目的很明确,需要一片开阔区域,让水流变缓,泥沙得以沉淀,再向青岛供水。”魏海峰告诉记者。

人退,沙沉,苇长,鸟进。在保障供水的同时,植物越长越多,野鸡野兔等也逐渐出现在了这片土地上。20世纪90年代初,物种逐渐丰饶的沉沙地成为县级自然保护区,随之而来的是“人退”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现在除了保护区西边还有辛店村、刘王庄村两个村,东边的村基本都搬迁了,挪到了镇政府驻地。这么做就是要减少人类活动,给大自然留出不被打扰的空间来。”魏海峰说。

如今,曾经荒芜的沉沙地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在此栖息、繁衍,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鸟类迁徙节点之一。“根据调查,保护区共记录维管植物48科101属136种;野生脊椎动物28目54科149种,其中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主要为鸟类。”博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草湿地股工作人员高涛介绍。

200多公里外的东平湖,生态修复的关键一步也踩在“退”上。生态文明建设一定不能是只见指标不见生物的,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南水北调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东平县副县长陈其林告诉记者:“近几年东平强力开展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九大攻坚行动,全面拆除12.6万亩网箱网围,彻底取缔沿湖餐船、砂场、‘三无’船只,深度治理环湖村居环境、路域环境、违法建筑,建设环湖生态隔离带74公里,湖域面貌焕然一新。”曾经腥臭熏人的东平湖湖水,水质常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引来众多珍稀野生动物。调查显示,东平湖自然保护区现有植物资源679种,野生动物786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20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时候帮一把

几乎每一个跟湿地管理打过交道的人,都有过一段艰难的摸索水生植物脾性的“磨合期”。“现在湿地里的香蒲、黄菖蒲等植物都是人工引种、精心筛选的。它们根系发达,净水效果好。”在桓台县马踏湖“南大门”华沟人工湿地里,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桓台分局局长宋强给记者一一介绍湿地里的植物。

马踏湖是小清河中游唯一的自然湖泊,被称为“小清河之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马踏湖主要汇水河流猪龙河、乌河、孝妇河等水体水质一度受到严重污染,马踏湖失去补充水源,加之村民围湖造田,湖区水域面积逐年减少,马踏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抓好企业污水排放、养殖排放,马踏湖就能顿时碧波万顷吗?不能:对那些曾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的开发建设行为退出后,仅靠自然界自己修复,耗时长,恢复慢。“这时候就需要人的作用往前进一步,在关键环节帮一把。”宋强说。

桓台在河流入湖口、重要点源排放口、支流入干流口处和污水处理厂末端下游等地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并通过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修复蓄水、自然保护区湖区湿地恢复、近自然人工湿地建设、退耕还湖矿山复绿等项目,对马踏湖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湖区防洪蓄水、补给水源、净化水质的能力。

华沟人工湿地就位于猪龙河入马踏湖湖口处。“进入湿地的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低于马踏湖三类水的要求。如果不人工干预,放任这些水流进去,马踏湖的水很难清起来。”宋强介绍。在这片人工精心打造的湿地中,水流首先流进滞留塘进行初步沉淀过滤,而后进入潜流湿地去除80%的污染物,最后在表面流湿地中经过挺水植物香蒲、芦苇,沉水植物菹草、黑藻、狐尾藻、苦草等的进一步净化。兜兜转转1个月后,四类、甚至五类水就能提升为三类水,为马踏湖持续补水。

通过积极的、规范的人工干预,马踏湖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起来。如今的马踏湖,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目前已发现震旦鸦雀、水鸭、白鹭、白鹤、苍鹭等大型禽类70余种在湿地栖息。

和谐共生不是远观是参与

从东平湖游船古镇码头出发,半个小时后,便抵达东平湖腹地。开阔的水面上零星看得到鸟儿起起落落的身影。熟悉青头潜鸭性情的东平县护鸟观鸟协会会长陈昌伦领着记者来到东平湖东岸侯屯村附近的一处岸边,记者看到了一窝新出生的青头潜鸭雏鸟,“今年夏天,我们第一次观测到了青头潜鸭在东平湖交配繁衍,他们真真正正在东平湖安家了。”

2019年冬,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首次被观测到在东平湖过冬。今年3月,东平湖上再度记录到1500多只青头潜鸭种群。

因为这群珍稀鸟类,陈昌伦多了一重身份:今年5月,山东在东平湖成立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陈昌伦成了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的负责人。“原来我们拍照只是远观,对鸟类的生活不干涉、不参与,现在我们要做的得加一条——适度保护。”养护观测站兼具查、护、管、育四方面功能,通过开展野生动物救护、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扩大种群数量,维护健康科学的生态系统,保持食物链稳定。

养护观测站甫一成立,就联合曲阜师范大学开展了东平湖青头潜鸭“地毯式”普查。“青头潜鸭本是候鸟,但通过我们这次普查发现,有346只青头潜鸭今年的繁殖季没有往北迁徙,成了湖上的‘留鸟’。”陈昌伦说。7月初,观测到第一批14个青头潜鸭家庭孵出雏鸟,最多的一家12只雏鸟,最少的4只。第二批又观测到4对青头潜鸭夫妇升级父母,又观测到26只幼鸟。

掌握这些,不只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保护。“对幼鸟来说,尤其要防天敌。我们监测发现,青头潜鸭栖息地附近有黄鼠狼粪便。粪便用手一捻,放在水里一涮,有毛、有骨头,这说明它以幼鸟为食。发现这点后,我们针对性制订方案驱赶黄鼠狼等,更精准、更好保护珍稀鸟类。”

又至凌晨四点半,踩着第一缕霞光,陈昌伦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鸟”工作。“8年前我刚开始拍鸟时,湖面上的鸟类很单一,主要就是须浮鸥。现在,冬有花脸鸭、绿头鸭、红头潜鸭,夏有凤头鸊鷉、震旦鸦雀、水凤凰,看着就觉得幸福。环境好了,鸟儿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它们愿意来、留得下。”陈昌伦说。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