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群众的痛点,就是网络安全的重点

2022-09-06 20:16   齐心鲁力  

9月5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安徽合肥开幕。本届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将于9月5日至11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统一开展。

01

日前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较2021年12月新增网民191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近些年,网民规模持续提升。这些数据,见证了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与社交应用、网约车、互联网娱乐、在线理财、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网络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因为网络更美好。越是如此,越要居安思危。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网络安全挑战,围绕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人民”二字贯穿其中。他多次强调,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自2014年开始开展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是党中央着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大势,从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升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局出发采取的重要举措。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目的就是要大力营造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02

网络安全为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隐私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主动泄露、被动泄露、个人信息保管不当、APP非法采集信息、企业数据保护不到位……无处不在的信息泄漏严重危害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全球性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些人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传播、售卖,甚至成为明码标价的生意。这些被交易的个人信息大多流向诈骗团伙,成了网络诈骗的源头。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率居高不下,网络诈骗手法持续升级,冒充“公检法”、“杀猪盘”等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根源大多在于个人信息泄漏。此外,信口雌黄的网络谣言、肆无忌惮的网络暴力,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困扰和伤害。

网络暴力、非治不可一个女孩跟外公拍了套写真,竟然被被造谣为“富豪娶少妻”;一名女子去小区驿站取快递,被偷拍者造谣出轨;一名寻亲男孩因为遭遇网络暴力而投海轻生……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与否,事关公民安全、法律尊严、社会稳定。网民遭遇的痛点和难点,正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和焦点。

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构建健康的网络空间,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源头治理正在不断加强。网信部门建立健全了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网络行业组织不断推进行业自律;企业积极履行网络生态治理责任,加强对用户发布信息的管理。

03

网络安全靠人民,群众要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毋庸讳言,不少网民还缺少应有的网络素养,突出表现就是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对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陷阱等缺乏识别能力。

在网络中,一些人为了流量和热搜,煽风点火、浑水摸鱼,还有一些人为了套取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巧立名目、挖坑设陷。而不少网民因为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足,偏听偏信,听风就是雨。前段时间,在一些城市,有不法分子通过扫描小区业主张贴的二维码偷偷“潜入”微信群组,冒充团购牵头人发布物资信息和个人收款二维码,称采购“须提前收款”,结果拿到业主转账后就退群失联。如果对网络安全风险一无所知,或者心存侥幸,类似事件几乎难以避免。必须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世外桃源,网络用户鱼龙混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日常上网必须绷紧一个安全弦。

只有具备了安全意识,才有可能增强防护技能,以“火眼金睛”识别出哪些是病毒网站、钓鱼木马、诈骗短信,避免个人信息泄漏和财产损失。同时,还要认识到,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个网民要从自己做起,不发布违法违规信息,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运用法律的武器,与各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