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为文化圣城,富集着源远流长、厚重丰硕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
近年来,济宁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奋力开创文化惠民、文化便民、文化乐民新局面。如今,济宁文化生活正逐步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风景”“新常态”“新时尚”“新气象”,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文化设施“高大上”
看得见的城市发展
我市投入22亿元,在美丽的太白湖畔建设了气势恢宏的文化中心,建成全省一流乃至全国领先的“四馆一城”——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市杂技城,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遍布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市文化中心引擎作用明显,自运营以来,共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700余场,接待量突破500万人次,600余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成为了济宁文化惠民的新高地、城市地标的新形象。
如今的济宁,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遍地开花。全市有文化馆、图书馆25个,其中国家一级馆达16个。济宁大剧院、蓼河大剧院、孟子大剧院、曾子剧院、梁山大剧院等5处新建专业剧场投入运营。声远舞台、市山东梆子剧院、济宁艺术剧院、运河音乐厅等设施设备面貌一新,全市能正常演出的国有专业剧场达14家。
如今的济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普惠功能完善,城市书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市150余个镇街综合文化站、4000余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打造“尼山书院”13处、建设“儒学讲堂”3740处,达到“四个一”标准的3016处,创新开展了尼山书院国学公开课、青少年国学夏(冬)令营、“新六艺”体验小课堂等传统文化活动。任城区打造的“运河书屋”城市书房模式,深受群众欢迎,引领了全民阅读的新风尚。
惠民活动“炫酷靓”
玩得转的文化舞台
在济宁,一个个剧场,一台台演出,在广大农村、社区点燃了文化自信的“燎原之火”。
“为给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将更多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节目送到了广大群众家门口。”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先后打造了“政府搭台,百姓听戏,激情广场大家唱”、“儒学原乡·文化圣地”、“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乡村儒学讲座、文化惠民演出季、广场舞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等一批创意优、接地气、反响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学雷锋”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我市借助农村公益电影平台,与交警、消防、民政、卫生防疫等单位合作,把“有感情有温度”的公益电影送到千家万户,点亮了乡村的夜晚,滋润了老百姓的心田。加快建设书香社会,推进“书香山东·数字阅读”共享工程,“书香山东”数字阅读二维码实现城乡各个角落全覆盖。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读书会、“书屋阅读伴成长”等主题阅读活动,全市开展乡村阅读活动2.6万余场次,“我爱阅读100天”数字阅读打卡活动全市参与群众数量达39万余人。
文艺创作“占鳌头”
品得到的文化盛宴
9月15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名单,我市创作的大型山东梆子现代戏《梦圆黄河滩》、红色题材儿童剧《长征路上的少年军》、原创大型杂技剧《梁祝》3部作品成功入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累计创作20余部大型剧目,复排和改编40余部大型剧目,70余件小型剧目获市级以上奖励,新创作300余件曲艺、小品、歌舞等作品。其中,《圣水河的月亮》《岁月》等先后荣获文华奖、金菊奖。《梦回三迁路》等26个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量居全省第1位。
为让更多群众欣赏到高水平艺术作品,我市在大力推进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实施高端剧场惠民演出服务模式。济宁大剧院、孟子大剧院与保利院线合作,将国内外的顶级演出引到了济宁人家门口;济宁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声远舞台推出丰富多彩的剧场惠民演出;4家剧场加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行列,高品质、高水准、多元化的演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通了演艺需求和供给的“最后一公里”。
文化服务“聚云端”
触得到的数字生活
今年暑假,退休市民李阿姨成了“济宁市网络图书馆”的忠实粉丝,“只需要关注济宁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就能进入云阅读服务,不仅能跟着网络图书馆上的视频学声乐,还能为小孙子找到有趣的绘本故事视频。”
为给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文化服务,我市整合文化资源,高标准打造了线上文化服务平台,着力打通文化交流线上线下壁垒。在济宁市民学习中心(济宁市网络图书馆)引入海量学习资源,群众轻轻一点即可“遨游学海”。在济宁文化云平台开通文化慕课教学专栏、重大文化活动直播端口,实现活动报名、场馆预订、文化直播、非遗文化、云阅读、文化慕课等功能。“济宁文旅”微信公众号推出了“非遗记录”“博物馆长讲宝藏”“原创作品云展播”“云课堂”等线上文化服务,精选众多优秀作品供群众学习观看,让群众聆听文化故事,静享文化生活。
(记者 王粲 通讯员 蒋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