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秦璞 通讯员 周国玺 马迪 王众)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济宁高新区永生重工,一批刚生产出来的辎重轮马上进入喷漆工序。为有效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今年采用了新的治污技术——沸石转轮+催化燃烧。
永生重工有限公司环保专员靳诚:“今年以来,通过政府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和指导,一方面,对喷漆线进行全密闭,提高了废气收集率,另一方面,引进了高效治污设施,我们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已经控制在10毫克,明显优于山东省排放标准,实现了企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今年以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坚持一线工作法,走访调研企业168家,专项帮扶企业86家。
济宁高新区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副主任、大气环境科负责人刘涛:“本着严格执法与帮扶企业的宗旨,不断深入企业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同时,利用设备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周边进行动态监测,指导企业逐步建立‘环保监控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逐步实现降碳减排,有力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提升。”
近年来,济宁市坚持精准靶向治气,强化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管控,综合治理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492家,全市102台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33座玻璃行业炉窑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在省内率先推动移动源更新迭代工作,全市国六和新能源货车占比达到12.14%,国三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达到62.24%,移动源排放大幅下降。
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同时,济宁市坚持系统治水,推进南四湖流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位于兖州泗河绿色发展带的马桥湿地是当地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工程,面积438亩,每天处理能力达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出水经湿地降解后,可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兖州区分局污染控制科科长刘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实现了污染物的有效降解,改善了河流的水环境质量,保障了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目前,兖州泗河绿色发展带上的龙湖湿地、青莲公园、莲花湖游园、马桥湿地、花海彩田等项目相继建成,在筑牢泗河生态保护屏障的同时,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兖州市民张旭:“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以前很多没见过的鸟也都飞过来了,冬天的时候早上起来跑跑步都是非常好的。”
目前,济宁市修复湿地面积259.6万亩,植物种类达到656种,野生动物从205种增加到294种,南四湖水质连续19年稳定改善,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今年1-10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改善,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9微克,同比改善9.3%,PM10浓度为每立方米67微克,同比改善6.9%,重污染天数2天,同比减少11天,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