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王身松通讯员 王振)为守好守牢安全环保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坚持“安全第一、环保先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监管模式,组建成立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办公室(环安办),加快形成“1+1>2”的监管合力,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无遗漏、全覆盖,全面消除监管盲区,推动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辖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犹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只“翅膀”,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和“红线”,两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企业管理层面来看,通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同属一个部门,企业在日常管理中无法将其分开,两者合力才能监管有力,这也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从政府监管层面来看,两者不属于具体“行业”,但又几乎涉及各行各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站在有利于加强监督管理的角度考虑,需要有一个综合部门对各领域、各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全面负责,并行使必要的统筹协调、公共服务等职能。过去,街道应急管理部门和生态环保部门各自为战,相互之间配合协作较少,两部门根据各自检查计划定期到企业进行检查,由于检查有所重合,不仅效率有限,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迎查负担和综合成本,使企业不能“心无旁骛”的专心于生产经营。
针对这一问题,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积极践行服务宗旨,主动站在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探索建立和完善辖区安全生产和环境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街道按照职能相近、力量平衡、重点突出的原则,整合原应急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人员力量,新组建成立街道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办公室(环安办),实行合署办公、联合执法,真正实现监督检查“进一次门,检查事项一次到位”,转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监管思路,为企业营造了“公正监管”“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实现了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降低了行政成本和企业配合成本,最大程度的减轻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受到了企业的普遍赞许,实现了监管效能和营商环境的双提升。
新部门成立之初,在实际运行中也面临着许多难题。众所周知,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监管为两个不同的学科体系,两者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原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普遍不具备环境保护监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生态环保部门工作人员也不了解安全生产监管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街道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邀请安全和环保专家对办公室全体人员开展集中培训,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知识纳入日常学习内容,帮助指导一线工作人员快速熟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环保和安全领域的“多面手”,为开展联合检查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弥补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街道从现有专家库中抽调专家成立安全、环保联合专家库,为开展联合检查工作提供坚实技术保障,第三方专家针对辖区内重点园区、重点行业,对企业环保隐患和安全隐患精准“把脉”、并根据风险隐患针对性的开出“药方”,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放心经营。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实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相关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研究通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情况,研究部署重大联合执法行动,会商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工作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强化信息共享,统筹推进环保与安全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形成有力工作合力,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同时,为提升监管“技防”能力和水平,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创新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搭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可视化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及时发现和辨别风险隐患,根据行业特点、管理水平和安全风险程度对企业实行“ABC”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制度,对纳入“A”类管理的企业以服务为主,鼓励企业强化自主管理,减少检查频次;对纳入“B”类的企业以帮扶为主,帮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行日常监管;对纳入“C”类的企业以监管为主,结合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和重要敏感时段事故预防要求,必要时增加检查频次,督促其提升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企业的差异化、精准化监管,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监管效能。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环安办共组织企业检查300余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600余条,具备现场整改条件的均实行现场整改,无法现场整改的均责令限期整改并实行闭环销号管理。
近半年以来,在生态环保和应急管理监管合力的推动下,辖区内大部分企业有效提升了安全和环保意识,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根据生产实际增加了安全和环保领域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充实了人员力量,切实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维护辖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守底线思维抓环保、抓安全,不断完善和创新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环保”综合监管、“互联网+”监管模式,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全力保护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努力营造区域最优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