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丨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2023-01-03 14:46   济宁日报  

2022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空前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这一年,我们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精神状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受了疫情冲击、经济下行、转型阵痛等前所未有的多重考验,付出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站上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开创了济宁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会议指出,与往年相比,2022年的成绩体现在“六个新”。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效迈上新台阶。无论是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还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无论是新增“四上”企业数量还是工业利润、各项贷款余额,都有充分的增长。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把制造强市建设作为首位战略,聚力提升“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居全省前列。这些项目中,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山能智慧制造产业园、汉行新能源项目、亘元锂电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厦门金龙零碳交通产业园等,或开工建设,或成功签约,158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28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均超额完成投资,可谓亮点纷呈。

——“十大创新”落地见效,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承接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44项,130余项创新经验获省级以上肯定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国务院督察激励表扬,惠企通服务平台获国办通报表扬,荒山造林、公益岗位、静默认证等8项创新做法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收官。

——济宁都市区扎实推进,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高水平编制《都市区发展研究及行动计划》、市域快速路网规划,新机场高速、G327改建工程东段、洸府河堤顶路等竣工通车,济宁新机场、济曲快速路等重点工程提速推进,雄商高铁、济邹高速开工建设。城市品质实现提档升级,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百姓福祉达到新水平。全市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到78.6%。城镇新增就业6.56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29万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新改扩建学校27所,新增学位2.2万个。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投入使用,医疗中心、重症医学中心、中医医疗中心主体封顶。建成全省第一家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一排底线”筑牢夯实,安全发展取得新成绩。科学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行一策”推动不良贷款处置,全市不良贷款率创历史最低水平。建立全市领导干部下访和公开接访制度,化解了一批“治重化积”案件。严厉打击“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2.8%、12.2%。

回首2022,“六个新”无不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远见卓识,那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关键。无论是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还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目标导向都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济宁奋力向前的每一步,都朝着这一方向,坚定不移,稳中向好。

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一年来,在国内外环境严峻复杂、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在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特别是广大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济宁日报 记者  满涛)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