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推进助企攀登 支持制造业发展 济宁在生态环境、能源方面这么做

2023-01-12 18:51   济宁新闻客户端   李硕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硕)1月12日上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凝心聚力突破制造强市建设,加快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场,介济宁市在生态环境、能源方面推进助企攀登、支持制造业发展工作成效及计划,并回答记者提问。

生态环境方面

据悉,2022年以来,济宁市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组积极解决企业生态环境诉求164个,将279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核发排污许可证2354件,核准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确认文件677份,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822份,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做精准帮扶措施,有力保障了全市项目落地实施,推动企业稳定运行,攀登进阶。

强化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市生态环境局,调整充实了市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组,内部细分为审批服务、业务帮扶和执法服务3个专业组。分工推进企业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总量确认等事项的办理,开展污染治理技术指导,优化执法监管流程和法律服务,确保分工明确,交办事项有落实。

建立督导调度机制。建立市对县级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组评价机制,对企业问题诉求限时办结,办理进度内部通报;实行每周一入企,每周一例会,每月一点评,分析问题诉求办理情况,研究相关推进措施。2022年以来,组织许可评审、污染治理、总量控制、综合执法业务科室先后深入企业300余家,点对点调研帮扶。与企业负责人、驻企干部现场研判企业在项目环评审批、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加强宣传培训。认真开展“送法入企”活动,2022年全市共发放各类普法手册、环保宣传资料、环保法规明白纸7万余份,发放涉企环保正面清单政策宣传文件1500余份。2022年组织“生态环境大讲堂”业务培训18场,邀请省内外行业专家、团队,分行业对重点企业开展现场帮扶,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企业及时制定整改方案。

主动靠上服务,闭环管理企业诉求。

破解环境容量不足难题。市、县生态环境要素保障组努力破解污染物排放指标要素瓶颈制约,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建立全市区域内排放总量指标调剂制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对省、市重点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预支,新项目投产前可完成替代减排的可以提前下达指标。2022年,共组织14次县市区帮扶活动,开展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专题指导培训2次,省、市重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均得到保障。

项目许可服务再提速。坚持服务项目建设联络员制度,建立济宁市重点项目服务台账,安排专人跟进服务,即来即审,并联评审,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减少审批环节,简化环评审批流程,实现一个科室牵头,多个科室集中会审的“打包审查”模式,经过改革,生态环境类的所有审批事项较法定时限压缩75%。提高评审效率,对制造强市重点项目,第一时间深入项目现场,提前介入、全程帮办。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视频会议、函审等形式组织项目评审,完成项目的“云审批”,没有一个项目因疫情影响环境评审审批。

精准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完善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把不同应急响应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明确到企业的每个车间、每条生产线,确保企业精准执行到位,避免应急响应“一刀切”。科学研判重污染天气,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科学启动重污染应急响应,把重污染天气应急对企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帮扶指导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升级,鼓励重点行业企业积极对标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的绩效分级指标,提升企业环保设施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水平,推动污染治理水平整体升级,实现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少限产或者不限产。

积极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对标对表国际一流企业治污水平,推动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中华环保联合会、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举办了2022年济宁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新技术线上交流会议,为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供需方企业进行牵线搭桥,吸引了全市100多家工业企业参会。指导1家企业荣获“山东省清洁生产先进单位”称号,4家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生态环保产业百强企业”。济宁高新区获评创建全省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洸府河项目入选国家生态修复EOD模式项目库,;邹城化工产业园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组织全市70余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指导企业从源头降耗减排。扎实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济宁高新区、嘉祥县2家工业园区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发挥职能优势,助企攀登进阶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要素保障职能优势。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实施《2022年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5条措施》,从优化环保政务服务、提升企业生态环保水平、加快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建设、用足用好金融政策、强化服务支撑保障、优化执法监管机制、实施差异化管控等七个方面全方位加强服务,强化环境准入政策引领,指导加强污染防治、优化产业结构,支持优质项目落地达产。

推进“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宏观管控。强化“三线一单”划定成果的宏观指导作用,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和资源开发效率等方面明确攀登项目的环境准入要求,推进全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全过程管理,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实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减少项目落地审批要件,为项目加速落地和早日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用好正面清单,优化执法监管服务。

发挥正面清单激励作用。对全市279家正面清单企业实施动态调整,并录入省生态环保综合执法智慧监管系统“一源一档”信息管理,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时,优先采取非现场执法,做到“无事不扰”。

深化差异化执法监管。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实施分级差异化管控,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减少或免除应急减排措施。2022年获批白名单工业企业311家,全省排名第4,保障工程106个,全省排名第2,既保障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又支持了企业依法正常生产。

大力实施远程监管。按照“企业自证达标、实施在线监控、强化网上巡查、及时反馈处置、依法锁定证据、重点现场查处”六个步骤,依托科技手段,用远程监管代替现场执法, 以现场端设备做支撑,补齐传统环境监管短板,大量应用无人机、走航车、遥感雷达等设备进行巡查,高空拍摄取证,实施精准执法。以环保智慧平台为中心,持续加大在线巡查力度,对远程巡查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推送企业整改,重复问题移交环保执法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贯彻好“不罚”“轻罚”政策。严格遵照执行《山东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有关规定,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列入“轻罚”“免罚”清单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适用条件,结合违法行为事实、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后认定,对主动报告、妥善处置、未造成污染后果的,依法不予处罚。对于符合“轻罚”“免罚”条件的一般违法行为,通过责令改正、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促进当事人自觉守法。去年以来,全市共依法减免、减轻处罚案件97件,收到良好效果。

能源方面

截至2022年底,济宁市能源要素保障组累积销号能源类诉求149项,实现诉求“动态清零”,用实际行动为攀登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能源力量。

全力保障煤、电、天然气、蒸汽供应

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全省第一。先后推动古城、梁宝寺煤矿复工复产,恢复产能450万吨;协调完成金桥、岱庄煤业核增产能69万吨,核增数量、规模均全省第一;保持全市煤矿产能7620万吨,日均产量15万吨左右,全年累计产煤5290余万吨,全省第一。建成100万吨的省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按期完成省定迎峰度夏120万吨、迎峰度冬135万吨煤炭储备任务,供暖季期间济宁市燃煤电厂日均储煤177.15万吨,港口储煤140.5万吨,获得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通报表扬。

电力供应坚强有力。济宁市现有电力装机容量1558万千瓦,居全省第四位,日均发电能力1.5亿度,全年完成发电量510亿度,具备100万千瓦的备用发电容量、48万千瓦的电力市场需求响应能力,特别是迎峰度夏期间全市电网负荷屡创新高、最高达769.4万千瓦的情况下,未采取有序用电,有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用电需求。围绕攀登企业重点项目用电需求,开工建设500千伏济宁西、220千伏红星等一批省、市重点电网工程,全年完成35千伏及以上基建工程“4开工、26投产”,投产线路长度411.46公里,投产容量221.5万千伏安,10千伏有效联络率提升8个百分点。主动服务宁德时代项目,提前启动220千伏皇营输变电工程、红星-大安220千伏线路工程等多项电力工程。

天然气保供能力显著提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于12月7日投产,济宁市新增管道运营里程36公里;建成1200万立方米的政府天然气储备能力,组织修订“压非保民”应急预案,特殊情况下每日压减可中断用户气量近100万立方米,圆满完成了重点时段能源保供任务。2022年,济宁市天然气供应量达11.39亿立方米。

蒸汽供应瓶颈得到持续改善。鲁西2×60万千瓦煤炭地下气化发电工程建成投运,年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吉焦;邹城化工产业园中压热力项目取得省级节能审查意见,项目建成后可满足50万吨乙醇、生物降解塑料等新建项目中压蒸汽需求;加快推进高新区华源热电扩建35万千瓦、金乡华能电厂迁建2×30万千瓦、汶上阳城电厂新上35万千瓦等大型煤电机组和高新区2×1.5万千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手续办理,全力保障颜店新城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金乡新材料产业园区和高新区医药产业园蒸汽需求。

坚决破解能耗、煤耗瓶颈制约

在省内首创“加减乘除”工作法和能源消费结构综合评价,深入挖掘能耗、煤耗空间,倒逼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和民生刚需用能。

利用“加法”增加新动能。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嘉祥、曲阜等5个国家级整县制分布式光伏试点县累计完成光伏发电装机32.06万千瓦,宁德时代1.1GW渔光互补大型基地项目于12月24日开工建设并成功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电基地项目库,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实现385.06万千瓦,同比增长22.87%。加快布局新型储能项目,全市首个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微山储能调峰电站于12月30日并网投产,横河煤矿保安电源、光储充及智慧配电系统示范项目等5个分布式储能项目成功并网。2022年,全市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7%,可置换能耗空间41万吨标煤。

利用“减法”降低实际消费。采取财政奖补方式积极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煤技术改造,累计向县(市、区)和重点用能单位推送183个节能减煤技术改造项目和187条节能减煤建议;强化节能监察,实施落后机电设备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全年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和专项检查184次,督导重点用能企业淘汰更新落后机电设备1089台,立案调查违规用能企业3家,没收落后电机10台。

利用“乘法”提升用能空间。支持荣信集团50万吨乙醇项目、益大新材料年产1万吨特种碳石墨新材料制造与加工项目等18个延链补链项目取得省级节能审查意见,会同项目所在县(市、区)研究制定化解新增能耗、煤耗具体措施,有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能需求。

利用“除法”消化低效产能。2022年停运落后煤电机组6台、容量48.5万千瓦,并同步完成嘉祥电厂供热改造、运河电厂灵活性改造、邹县电厂节能降碳改造、阳城电厂背压机组改造,存量煤电机组供电煤耗得到进一步优化。

持续优化能源领域营商环境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一次办好”和市委、市政府“放管服”改革要求,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以提升攀登企业“获得电力”满意度为工作目标,全面打造高效率办电、高品质服务、高质量供电的电力营商环境。

全力降成本。落实小微企业“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大中型企业“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将低压接入容量全部提升至160千瓦,推动市域内14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供电基础设施纳入土地储备金县级实施细则。2022年累计有3698户小微企业享受“三零”服务,帮企业节约成本约0.38亿元;2325户高压用户享受“三省”服务,节约成本约2.57亿元。

全力压环节。积极承接省能源局“揭榜挂帅”任务,全省首家将35kV及以电网配套工程行政审批压缩至40个工作日以内。推行“一次上门”服务,实行小微企业勘查设计施工一体化,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接电”,高低压业扩电网环节办电时长压缩至5.1、1.5个工作日,分别较上级要求缩短53%、50%。

全力优服务。利用大数据共享平台,打造“一窗受理、一链办理、无证办电、一次办好”新服务模式,“零证办”应用率、电子证照调用率居于全省首位。构建“市、县、所”三级网格化电力服务管理体系,实行“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四进送服务”走访活动,确保意见在一线反馈、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为全市4.66万企业提供能效账单服务,主动提供能效服务套餐、能效指数体系、减碳策略等服务策略帮助节约用电成本。落实疫情期间“欠费不停供”“免收违约金”等政策要求,累计缓缴金额312万元,为客户节省支出159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