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兔年20天110余条重磅报道,重点央媒缘何频频“点赞”济宁

2023-01-21 08:32   齐鲁晚报济宁融媒  

兔年伊始,济宁刷足了“存在感”,起局便表现出宏“兔”大展之势。

日前,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宣传中,济宁籍导演郭帆现场连线主演刘德华,“苦口婆心”教华哥学济宁话拜年。华哥济宁话拜年视频长时间登陆各大热搜榜,短短3天全网浏览量4200余万,济宁“火”遍全网。

与此同时,从经济运行到产业振兴,从黄河大集到文化惠民,从医疗服务到大美济宁……短短20天110余条篇,《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重点央媒通过一篇篇重磅报道,将济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魅力展现在国人面前。

视频刷屏、央媒点赞、网友叫好,这些持续“破圈”背后透出济宁哪些发展趋势?

底气强

1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刊发《企业生产“铆足劲” 项目建设“拉满弓”》报道,关注经济运行,点赞济宁港航物流发展。文中写到,“进入腊月后,京杭大运河也进入了‘忙年时间’。通过济宁港航的集装箱通江达海发往华南、华北地区,整体物流时长压缩30%至40%。”

无独有偶,《人民日报》也为济宁的智慧港航建设叫好。1月19日,《人民日报》图片新闻报道了繁忙的济宁龙拱港,并配文“科技与港口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港口生产调度降本、提质、降耗、增效,让港口更智能、更绿色”进行点赞。

3天前的1月16日,《人民日报》社旗下《中国城市报》整版刊发《山东省济宁市:精耕数智,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报道,点赞了济宁在全省内河率先开展智慧港航等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全市政务服务效能,城市发展更智能更具魅力。

不仅内河航运、智慧港航,济宁经济运行的其他领域也受到央媒纷纷关注,例如春耕备耕、保供稳价。1月14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了济宁积极做好蔬菜供应,满足市场需求、保供稳价。1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多措并举,保供稳价市场丰》,文中采用了济宁嘉祥种粮大丰收,稳物价、保供应、备春耕的典型事例,点赞了济宁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持的作为。

1月7日,中国日报中文网刊发报道,点赞济宁梁山”寄递+商贸+电商”三网融合,助力乡村振兴。1月8日,新华网刊发报道,点赞济宁邹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1月14日,经济日报客户端刊发《山东汶上:舞动县域腾飞新羽翼》,点赞汶上坚持“产业立县、制造强县”,持续构建高能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县域产业崛起。

1月10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发《让生产线忙起来 多地出台政策增市场信心》,报道了济宁进一步强化跨周期调节和政策统筹衔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稳定经济运行。透过忙碌的生产线,可以感知济宁企业的经济活力焕发。

通过一篇篇重磅报道,济宁不断向外界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在这良好态势的背后,则是济宁化梦想为奋斗、化机遇为胜势,“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不懈努力和行动自觉。

刚刚过去的一年,济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创新实干,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00亿元、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7亿元、同口径增长8.6%,展现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后劲。

这,是济宁的底气,也是其吸引央媒频频关注点赞的原因。

企稳快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第一年。济宁全力以“复”,抢抓机遇,开局即决战、起跑就冲刺,市县联动推出一系列稳产保供和促消费措施,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回补升级,让各类政策落下来、让市场主体好起来、让消费市场旺起来。

今年元旦开始,济宁根据全省部署,在全市启动“黄河大集”等新春主题活动,丰富城乡百姓生活,激发城乡经济复苏,春节经济率先火了起来。

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曲阜旅游正在恢复生机活力,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1月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早间中国新闻栏目报道了济宁各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向全国全球展示济宁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1月13日,新华社客户端新华视点刊发报道,点赞曲阜将非遗技艺和曲艺等融入“黄河大集”,让赶集变成热闹的“文化之旅”。同日,中国日报中文网点赞济宁微山对接融入大运河文化经济带建设,挖掘古城文化,延展文化遗产生命力,为微山旅游打品牌、引客源、促消费。

1月16日,央视《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多个栏目,聚焦济宁曲阜三孔景区“孔府过大年”活动,写春联、拓年画、看表演……千年孔府年俗文化魅力点燃春节文旅活力,被央视点赞。同一日,《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刊发《一座县城的迎春倒计时》,点赞梁山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措并举快速实现消费复苏。

1月19日,新华社新华视频《千城百县看中国》栏目首位展示了济宁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传递出孔孟大地喜庆热烈、幸福祥和的节日氛围,通过视频镜头可以感受出火爆的春节消费市场。

1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不断释放乡村消费潜力》,文中报道济宁嘉祥县黄河大集喜庆热闹的盛况,点赞农村消费加快升级,城乡居民生活越来越富足幸福。

为持续提振文旅消费,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共10条,涵盖文旅消费的十大方面,最大限度利用财政资金、为拉动文旅消费出实招、求实效,增强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全面提振济宁文旅消费,切实发挥文旅消费综合带动效应。本次政策措施奖补力度大,济宁市财政统筹奖补资金6000万元,为历年最高。

最近的政策措施有,自1月21日起至3月31日,济宁全市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首道门票,鼓励非国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实行不低于5折的降价优惠,拉动景区及周边综合消费。今年一季度还将重点办好“好客山东贺年大会”,贯穿春节、元宵节等时间节点,开展“孔孟之乡过年”“我家就岸上住·文化济宁旅游线路推广季”等系列文旅特色推广活动。

1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旅游市场需求释放 文旅融合创新供给——文旅消费加速回暖》报道,点赞济宁加大政策帮扶、促进文旅消费的做法。

济宁如此大幅加码文旅产业背后,还有都市区一体融合发展和鲁南经济圈振兴的大背景。济南、泰安、曲阜三地联合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轴和《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支持济宁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均让济宁的文旅发展充满想象空间。

名片靓

拿下全国文明城市,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摘下湿地保护全球最高荣誉。这两年,济宁的文明底色更足了,城乡环境更美了,城市更暖了。

那么,济宁的文明底色究竟如何,央视报道告诉你。1月14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发报道,点赞鲁南高铁济宁东站与当地医院联手,为突发疾病旅客提供急需药品和救护服务。

文明底色离不开文化涵养。济宁牢牢把握“四个讲清楚”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扛牢重大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八个融入”,当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同时,高度重视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中华优秀文化滋养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提升人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1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版刊发济宁评论员撰写的评论,抓实抓好廉洁文化建设,推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营造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文化氛围。

以文化人焕发新时代光彩。1月13日,中国新闻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分别报道2023年“孔府过大年·聚福中国年”活动,让游客在趣味盎然的游览中收获礼仪文明,让年更有年味,让节更有礼节,推动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让更多人爱上中国年。“孔府过大年”已然成为济宁文旅的一张新名片。

1月17日,光明日报刊发《山东曲阜:“百姓儒学节”书香浓》,点赞济宁曲阜以文化“两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增强了群众归属感和幸福感。

1月18日,中国日报网刊发《山东济宁邹城:文化润民心 美德传万家》,点赞济宁邹城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弘扬文明新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新风融合发展。

如今的济宁城乡究竟有多美?也可以用重要央媒的镜头告诉你。1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大美中国节目中,点赞了济宁曲阜三孔景区和儒家文化之美。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山东微山:美丽水乡图》,冬日的微山湖深邃唯美,好似一幅水墨画;1月11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人间仙境!唯美山水“平流雾”》,点赞济宁泗水县宛如仙境的人间美景,网友纷纷跟帖表达赞美,充满向往!

除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济宁还处处涌动着浓浓的民生暖意。央媒一条条群众喜闻乐见的“暖新闻”,书写了当地群众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1 月 4 日,人民日报刊发《山东省微山县—流动接种队 疫苗送上门》,单篇报道了济宁微山县流动接种队上门为湖区群众接种疫苗的典型案例;1月6日的央视《新闻联播》和1月7日的央视《朝闻天下》报道2023寒假关爱儿童服务活动,分别对济宁泗水县开展寒假关爱儿童服务活动进行点赞。

1月13日,经济日报刊发《山东邹城创新医保便民举措》,专题报道济宁邹城医保部门聚焦慢病重点医保群体特殊需求,推行暖心医保“帮代办”服务,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途径掌握百姓用药需求,由医保志愿者代为购买指定药品送药上门或联系社区提供送药服务,打通当前参保患者“购药难”堵点。

1月18日,新华社客户端刊发《新春走基层|村医老刘有了第三个家》稿件,点赞济宁泗水村医刘庆民情系孤寡老人,依托村卫生室建成“隈泉幸福院”,解决全村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的感人之举。

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半月谈、经济参考等新华系全媒聚焦报道济宁改革创新成果。正如《山东济宁:以改革创新扬起高质量发展风帆》一文中所言,济宁市秉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树牢“破局思维”,着力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坚持用改革解难题、破梗阻、激活力,高高扬起高质量发展风帆,为孔孟之乡群众交出了一份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优秀答卷。

可见,今天的济宁,“存在感”越来越强,究其原因在于城市“颜值”与发展“内涵”的双向奔赴和提升。

记者 张夫稳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