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赶大集在济宁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儿

2023-02-25 09:18   济宁晚报  

如今,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目光锁定在了消费“新战场”。近段时间,“赶大集”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而大集上的购物主力军也从老年人变成了中青年。

“现在我出门上班之前,都会查一下日历,只要是农历逢二、逢七的日子,我都会放弃坐公交车,改为开车。”在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上班的90后小李告诉记者,这两天恰逢接庄大集,19路公交车上满满的都是前去赶大集的市民。“别看我在接庄工作了七八年,但是一次大集也没赶过。春节前,我从短视频上看到了接庄大集的热闹,便抱着好奇的心态去逛了一次,结果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每隔半个月就要去一次。”用他的话讲,驱使小李赶大集的主要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商品丰富,二是价格实惠。“听说我赶集买到了3块钱一斤的红富士、3.5元一斤的沃柑、3.8元一斤的煎饼、0.3元一斤的白菜,我的妻子和家人也加入了购物大军。”小李说。

与19路公交车相同境遇的则是4路公交车,而它的目的地则是任城区李营大集。“每逢农历四、九,我常常会开着车带父母去李营大集选购商品,要是我没空他们就会坐4路公交车前往,来回一趟就能满足全家人十天的物资供应。”家住万达广场附近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除了便宜,更关键的是新鲜,常常能买到当天采摘的农家菜、当天宰杀的肉禽。”

不仅如此,一些年轻人还从众多的集市中找到了各自的特色。“买瓜果蔬菜就去接庄大集,买牛羊肉就去喻屯大集,买冬储菜就去李营大集,买猪肉禽类则去嘉祥西关大市场。受制于周边的种养殖特色,集市上相同农副产品的价格能相差20%左右。”家住济宁高新区的市民小孙告诉记者,起初他是跟着父母赶集,进而从中找到了乐趣,如今兼职“社区代购”,通过微信群搜集社区居民的采购清单,分批前往不同集市代购农副产品,从中赚取一些跑腿费。“肉禽鱼蛋的销量比较大,最多的时候一天就销售了2000多斤牛羊肉,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主力副业。”小孙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刘女士、小李这样的年轻人,加入赶集队伍的越来越多,他们起初往往是为了凑热闹,而当真正习惯了这种“务实型”的消费模式后,凭借各自年轻的“活力”,提升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度。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