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表露真诚要有“度”

2023-08-28 08:48   海报新闻  

□ 王臻儒

8月23日,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向其他网友寄去几百元的特产,最后只收到两包纸巾作为回礼;也有网友称,自己刚寄出本地特产后就被对方拉黑。这般诈骗圈套,为何让网友防不胜防?

类似的诈骗案件背后,是近期互联网各大社交平台流行的“互换特产”风潮——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换家乡特产并寄出,按照约定,双方寄出总价相当、带有本地特色的特产。“互换特产”是一种带有鲜明互联网烙印的行为。在诈骗行为被曝光前,已经有很多网友尝试这一全新网络活动,互联网平台上也有不少人晒出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特产。

人们从“互换特产”的成功中,感受到的是互联网带来的温情。曾有一位山东大哥为浙江网友寄去了200元特产,其中有钙奶饼干、山东煎饼、海鲜、崂山可乐、高粱饴,总重达35斤。既能感受到互联网的温暖传递,也让人见证了“好客山东”的朴实与豪爽。短视频的快速传播和温情主题让网友自发加入分享的队伍,越来越多的人不计成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寄出家乡特产,希望把善意分享给更多网友。

此外,“互换特产”的形式也不乏亮点。每次互换都像开“盲盒”,收件人永远不知道盒子里是怎样丰盛的惊喜,蕴藏着什么样的风土人情。有网友在一次互换之后就停不下来,又寻找新网友进行了多次互换,这体现了互联网互换活动的迷人之处。

然而,细想之下,“交换特产”的活动并不靠谱。“互换特产”本质上是一种线上陌生人社交衍生出的新模式,即使有很多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人们也不应忽视其背后的隐患。

一方面,交换全凭诚信,让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漏洞。另一方面,一些网友精心准备了很多特产,对方却草草了事;有时自己准备的特产在对方看来并不具备较高的价值,交换失败导致的后续纠纷甚至会引发网友的地域攻击。除此之外,食品安全问题、隐私泄露风险同样值得重视,可以说,网友在被其他人交换成功的故事感动之余,也要擦亮双眼,谨慎辨别。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可以向外传递来自家乡的情意。以一种更安全、合理的形式传递到更多陌生人心中,或许更能收获双赢。事实上,表达善意的方式并不唯一。面对外地网友的提问时,推荐一些价格公道、风味地道的特产,让他们在购买时不走弯路;或是为一些“垂涎”本地美食的网友提供适量代购,为他们提供一个品尝美食的机会。或许,未来网友们可以探索出更多形式,留住互换“善意”的内核,而不仅仅局限于“互换特产”。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