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 11月25日,“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五——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参展的4件馆藏汉画像原石,成为该展览一大亮点。
11月25日,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
“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五——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西泠印社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金石碑帖研究委员会承办。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原所长、京华印社社长魏广君,《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朱培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德俊等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刘万鸣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主持。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是集国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门类研究、创作和培训的专业机构,在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备受关注。为系统研究书法史迹,深挖传统,推动书法的全新发展,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自2020年开始,采用“品”的方式从金石书法研究入手,先后举办了“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本次“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展览是该项目的系列展之五,此次展览把金石与刻帖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串联起来,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并结合当代理论研究和创作探索立体呈现,旨在全面梳理和展示古代金石、刻帖古迹,以促进金石、刻帖书法的当代研究与创作发展。
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馆长高成丰陪同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观看汉画像原石。
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非国有汉文化专题博物馆,馆内收藏丰富,涵盖大量汉画像石、印章等诸多金石珍贵藏品,一直致力于汉文化的专业研究与保护,并积极传承和弘扬汉文化。面对中国国家画院和西泠印社的共同邀展,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精心挑选出4通汉画像原石进京展出。此次入京展览既展现了“天下汉碑半济宁”的文化资源优势,也是对济宁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大推广。开幕式当天,参展的4通汉画像原石就引起大量艺术家的浓厚兴趣和驻足观看。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朱培尔仔细观看汉画像原石。
来自任城汉文化博物馆的汉画像原石,引发艺术家们的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作为非国有博物馆,在打造“任城·让文物活起来”系列品牌展览方面持续发力,并进一步加大省际、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等多种形式,将汉文化等特色文化进行立体化、多元化的表达和展示。
此次进京赴中国国家画院参展,对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既是专业考验,也是一次学术提升,让古老的汉文化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大拓展了任城区乃至济宁市面向全国开展金石文物学术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提升了济宁文化的影响力。(梁洪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