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向他们致敬!“济宁好人”讲述济宁好事

2021-05-06 14:11   济宁晚报  

近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济宁日报社、济宁广播电视台组织的“济宁好人之星”4月份评选活动结束,泗水县泉林镇青龙庄村党支部委员王令龙、曲阜市尼山镇东鲁源村村民桂以英当选“济宁好人之星”。

王令龙

为子孙后代留下好名声

1941年1月出生的王令龙,一辈子生活在泗水县泉林镇青龙庄。从1958年起任生产队记工员干起,他先后任大队会计员、粮食保管员、会计股长、村文书,一干就是60年。在这60年里他骑坏了6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早出晚归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心却没有老。

再大的困难 他都没向上级组织伸过手

王令龙出生在解放前,那时候他家庭人口多,兄弟七个都小,生活特别困难。王令龙在泉林镇余粮小学没有毕业就参加了劳动,17岁的他任生产队记工员后,就认准了一个理:不能走歪门邪道,好好干,听党的话没有错。

1959年的大年初五,寒风刺骨,县委号召全体民工去圣水峪龙湾套修水库,他冲锋在前。1971年1月,泗水县贺庄水库移民建房,他表现突出,积极能干,顺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在工地召开党员大会直接转为正式党员。2018年2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中,他全票当选,连任村委委员、村文书。

“我干了一辈子工作,有再大的困难,都没有向上级组织伸过手。老伴对我说,村里有病的比她轻的人办了残疾证,都有生活补贴。直到现在她也没有办理残疾证享受过任何国家补贴。”王令龙说,他认为不能办的事坚决不能办。

据了解,王令龙的老伴今年77岁,身患偏瘫十几年了,不能干家务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吃药住院。

住在山上80余天  咸菜疙瘩他吃了三大缸

如今80岁的王令龙,耳不聋、眼不花,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与他积极上进的心态密不可分。他为群众办事从不嫌麻烦,从不推三阻四。“我虽然没有给孩子们积攒下什么钱财,但我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好名声。”王令龙说。

1959年正在龙湾套修水库的他,接到泗水县农业局举办农村会计培训班通知后,从圣水峪步行7个多小时到中册,两只脚磨起了好几个水泡,从未喊过疼。他文化程度虽然低,但他不会就学,还边干边学,硬是成为农村会计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有时为了一分钱,通宵达旦,一夜不休,直到捋清为止。

青龙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村支“两委”班子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大搞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当时开山采石修路绿化没有机械,全靠人工,王令龙吃住在山上80余天,光咸菜疙瘩就吃了三大缸,昔时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长期劳累,吃饭不及时,导致他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多种病症,2019年2月,他在泗水县医院住了8天;到了12月份,又因膀胱炎、小便不通再次住院;2020年6月份又膀胱疾病复发膀胱增生,在泉林卫生院住了5天后,又转入县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仍坚持工作。

记者手记

荒山秃岭变天然氧吧

青龙山海拔380米,位于济宁、泰安、临沂三市交界处。如今,走在通往青龙山上的道路上,各色的花儿正在盛开,常年碧绿的花木一片片茂密地生长着。

现在的青龙山,山、水、林、田、路齐头并进,综合开发。每年的“五一”有长生果采摘节,国庆节有“广场舞、旗袍”大赛,现在的青龙山基本形成了观泉、品鱼、登山、摘果一条龙的生态观光旅游格局,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村民的金山银山,成为济宁的天然氧吧后花园。

看着成长起来的一代一代接过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张蓝图干到底,王令龙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

桂以英

33载与瘫痪丈夫同舟共济

说起曲阜市尼山镇东鲁源村村民桂以英,留给旁人的印象是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而在微笑背后,却是33年来她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丈夫,用心抚养年幼的儿女长大,精心照顾年迈的父母。

她为爱坚守  照料一家老小

桂以英的丈夫刘承良是尼山乡水利站的一名普通工人,膝下有一双儿女,但突如其来的病魔摧毁了原本幸福的家庭。1988年7月,刘承良去市水利局帮忙施工,几天的劳累加上炎热天气突发脑梗塞,当即被送往曲阜市人民医院救治,后转往济宁市人民医院治疗。几经辗转,刘承良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失去了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桂以英心“碎”了,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10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高昂的医疗费,昏迷的丈夫……对桂以英来说,家庭的担子太沉重了。她选择勇敢乐观面对,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做饭,为丈夫洗漱、喂饭,照料一家老小;喂养猪羊,下地种田。全家老小全靠家里的几亩地为生,丈夫觉得拖累家人,差点寻了短见。在桂以英精心照料和耐心开导下,丈夫又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慢慢地能站起来走走,还可以用左手写字,拿筷子吃饭。

幸运的是,两个孩子早早的懂事,起早贪黑的帮桂以英割草、干农活,甚至想退学务工来支撑家庭。桂以英开导孩子,坚决不能退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们上学。艰难的日子慢慢熬过来了,儿女都顺利考上大学,有了一份稳定工作,现在都已成家立业。

她创造奇迹

2008年1月,丈夫半夜脑梗塞复发,桂以英连忙送丈夫到曲阜市人民医院治疗,医生数次下达病危通知。桂以英不放弃,她相信丈夫一定能好起来,就这样丈夫在医院昏睡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工作,她独自承担起照顾丈夫的责任。白天她为丈夫擦洗身子,每1至2小时就为丈夫翻身。晚上病房床位紧张,每晚就在一个冰冷的小马扎上度过漫长寒冷的夜晚,就这样一天天咬牙坚持。一个月以后,正当桂以英在病房给丈夫按摩时,丈夫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些许,可是目光呆滞,一会又闭上了。桂以英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她明白有希望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丈夫病情有所稳定,这一次病后丈夫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身体状态比植物人稍微强一些,仅能睁开眼睛看一看,啊啊地发出一点声音,但她说,这已经很满足了。出院后,她向亲戚朋友打听各种治疗的方法,请人到家里给丈夫按摩,日子久了,自己都慢慢学会了。在桂以英的照顾下,丈夫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白天可以坐在轮椅上,现在她整天守在家里,就是买菜做饭的功夫都生怕丈夫会从轮椅上倒下来,像照顾婴儿一样悉心地照顾着丈夫,一晃又是十多年。

记者手记

用责任维系一个家的完整

33年的寒来暑往,桂以英已是68岁的老人。是爱让她坚守了33年,维系了一个温暖的家。桂以英说,只要丈夫还有一口气,她会继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照料着丈夫。

这样一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用爱撑起了整个家,让丈夫安稳地度过每一天,她用自己33年如一日的坚守,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被乡亲们广为传颂。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33年后,她不离不弃,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大爱诠释着浓浓的温情和亲情。

来源:济宁晚报 记者:万德龙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