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笔尖上的济宁丨流淌在心中的运河记忆

2024-04-28 15:02   掌上济宁  

深夜,我正漫无目的地翻看着手机信息。突然,一则“‘运河行’文艺创作采风活动暨市作协主席张建鲁藏书捐赠仪式举行”的消息弹了出来,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建鲁先生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1500余册文学类、生活类方面的书籍捐赠给任城区长沟镇钱海村的村民,真正把对人民群众那份“清澈的爱”,对古运河的那份“感恩的情”融入到“文化济宁”的历史脉络中。

窗外微风飘飘,雨滴浅浅地拍打着玻璃,滴滴答答地弹奏出动听的音乐。我看着那则消息,缓缓地矗立在窗前,思绪忽然如潮水般澎湃涌动。刹那间,紧锁在心中的那一枚枚运河印象的闸门猛然打开,那一幕幕记忆的影像如岁月酿造的琼浆,清新淡雅,历久弥香。

感怀仲子

仲子庙坐落于今天的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在古运河西岸,也是京杭古运河沿线唯一的一处儒家文化资源。

那年,我和朋友们一起拜谒了卫圣仲子庙。

没见仲子庙之前,我想象了无数见到它的情形,可真正近距离拜谒仲子庙的那一刻,我内心还是受到深深的震撼。

走进仲子庙,映入眼帘的便是红漆的大门,大门正中悬挂着一块镶嵌着金边的牌匾,“正大门”三个金字赫然在目,显得威武庄严。

入门而过,一棵棵挺拔的树木直贯云霄,像军人一样整齐列队守卫着整个庙宇。一座座石碑悄然矗立在庭院里,石碑上镌刻着历朝历代文人贤士留下的笔墨,庭院肃然严整,只有碑文上那日渐模糊的文字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光辉和荣耀。

再往里走,是一座大殿。乾隆皇帝御赐的“贤诣升堂”匾额高悬其上,墙壁上镶嵌着明清两代的碑刻,皆是官员名士拜谒仲庙时留下的手迹、题词、诗文。正殿一旁的北庑和南庑殿中,康熙皇帝御书的“圣门之哲”“克绍家声”两块巨大的石匾嵌于北庑和南庑的墙壁上。“哲”代表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圣门之哲”是赞赏仲由毕生追随孔子,践行儒家学说,奉亲至孝,忠义仁勇的精神。“克绍”一词乃“继承”之意,这是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沿运河南巡,登岸拜谒仲庙,因感怀仲子的高尚名节而作,期望仲子后人能继承和弘扬孝亲尽忠的优良家风。

迈步正殿,“卫圣殿”三个大字巍然高挂,飞檐上升的兽头对称排列,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卫圣殿内供奉着仲子像,衣着朝服,双手持笏,正殿廊柱上镌刻着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途经仲子庙时的题字: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乾隆皇帝借用题字表达出对先贤仲子的敬仰。

最让我感念的,是正殿的壁画“百里负米”图。据历史记载,少年时代的仲由,家境贫寒,只能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一日,年迈的父母想吃曲阜产的稻米。为了能满足父母的愿望,仲由毅然往返百里为父母背米,让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

孝敬是人生的“试金石”。仲子这种孝亲敬老的精神,在当今中国尤为可贵。当前许多父母因为经历过苦日子,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去吃苦受累,导致家规虚设、家风破败。想起眼下社会的种种怪象,就愈发敬仰仲子那种高尚的品格。

古运河滋养了中华民族的肌体和力量,厚植了民族智慧与精神特质,也培育了仲子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仲子得知国家有难时毅然舍生取义,用行动见证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他那种尽忠报国的精神,已经深植于我们中国人的血脉,流淌在我们每一位热血报国的中国人的心中。他那种一心为国将人生和祖国命运绑在一起的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我们冲破阴霾、乘风破浪的力量所在。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不止一次被张建鲁先生创作的《忠诚卫士》所感动:你的双眸是拨开迷雾惩恶扬善的明灯,你的使命是初心不改的执着,忠诚气贯长虹”。歌词展现了忠诚、责任、担当的高尚品质,也怀揣着仲子精神的火种,激励着我要以星星之火撩起为人民服务的精彩人生,让仲子精神的薪火,代代传承。

醉美独山湖

古运河逶迤蜿蜒,在济宁大地上画出美丽的“七曲八弯”。淼淼126公里长的微山湖,到处可见古运河的身影与行迹,构成独特的“湖中运河”景观。俯瞰大地,古运河俨然一串珍贵的“璀璨项链”,而独山湖就是这古运河上最亮的那颗明珠。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独山湖的历史:《清一统志·济宁州》记载,微山县有独山“在鱼台县东北黄山前,巍然独秀”,故取湖中独山为名,曰为独山湖。

那日,和友人一起去独山湖游玩。行至上午时分,万里无云,空气清新。从独山湖远望,整个独山岛宛如湖中闪耀的珍珠,又如一艘航行在湖湾的帆船。独山岛南北狭长,坐拥在景色秀美的凫山山脉中,与远处的桃花山和凤凰山相映相衬,显得分外妖娆。

走进其间,石板铺成的小路蜿蜒曲折,道路两旁幽静寂然。岛上的住户在石墙石屋里生活、劳作,而且大都以捕鱼、养鱼为生。整个村落显得古朴典雅、风韵十足。穿过村落,顺着狭长的山路向山顶攀登,环顾四周,可见怪石林立,杂木丛生。

行走在山腰上,远处“朝阳洞”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史书记载,“朝阳洞”原名“玉帝宫”,始建于元代,明代崇祯壬午年间至顺治十年进行扩建,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下江南时来独山岛驻跸并御书“朝阳洞”三字,为镇馆之宝。步入其中,真武殿、三清殿等侧殿映入眼帘,一座座神像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登顶望尽,却只见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高处望下,拦湖大坝缓缓由东向西蜿蜒伸展,阳光照耀下宛若真龙卧江,又如金丝镶嵌其间,蔚为壮观。此刻,夕阳西下,大雁群飞,渔歌绕耳,静静清波,宛若人间天堂。

清代诗人杨华在《秋日泛舟独山湖二首》曾满怀深情写道:“东湖景色似湘湖,菱芡含香玉不如。戏水浅鳞衡岸跃,白苹风起落红芙。”“澄鲜人在镜中游,万叠波间以钓舟。北岸芦花南岸柳,芳心漠漠总知秋。”是的,独山湖的魅力,就是让人如此沉醉其间。

正欲下山之时,有幸见到了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独山落日”。放眼望去,整个大地尽收眼底,红彤彤的太阳像个灯笼挂在天边,太阳光也愈发柔和、安静。不一会天空的云朵都被染成了五颜六色,宛如孩子们随意涂抹的水彩画,又像大师们醉酒后肆意挥毫泼墨的书法。微风吹来,云彩也逐渐随风飘散,消失在天际。

俯瞰山下的村落、树木,也被它温柔地洒了一层细细的金纱。侧耳倾听,却只听得那水击岩石的声音,一切是那么恬静和安详,俨然一幅当代版“富春山居图”。我激动地伸开双臂,想去奋力留住这久违的夕阳,这难忘的美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多一会,太阳缓缓落下,就只能看到夕阳的余晖挂在天边。四周的云彩被太阳染成了金黄色,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尽情泼撒着他们的喜悦,又像是一场盛宴之后的狂欢乱舞,真是热闹非凡。

许久之后,伴随着最后一丝亮光悄然落幕,我们也迈着轻盈的脚步下了山。

古运河灌溉着小桥流水的乡土,也承载着古道西风的乡愁。诗情、画意、湖韵、人心,是独山岛最为独特的风景。绚丽多彩的湖光山色,融合观光游览、生态休闲、浪漫度假等多种人文元素,是每一位旅游观光者心中的“醉美圣境”。

就要离开独山湖了,可是一种情怀却在我心中激荡:

大哉!独山湖!

美哉!独山湖!

壮哉!独山湖!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