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曹丽 通讯员 顾伟 张京政 张鲁 张梦瑶)以花为媒释放文旅消费潜能。近年来,鱼台县鱼城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融合,将“赏花经济”转化为乡村振兴“美丽引擎”,绽放出富民强村“共富密码”。
每年3月底至4月初,鱼台县鱼城镇惠河水畔,绵延17公里的2000多亩桃花竞相绽放,引来两岸桃林游人如织,在位于杨邵村南的桃花源里,“鱼城桃花旅游季”也如约而至。
游客:“早就听别人说这里面的花还挺好看,说的这里桃花都开了特别漂亮,而且还有演出,然后就带着朋友过来看。打算多拍拍照,多在朋友圈里发一发,让别人也来看,也来玩。”
惠河是南四湖支流,从鱼台县鱼城镇穿境而过。近年来,依托鱼台县水系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当地对惠河实施清淤疏浚、堤岸加固。
鱼台县鱼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齐允允:“升级了我们的堤顶路,原来是堤顶上没有路的,光惠河堤顶就是16公里。”
以道路基础设施为支撑,鱼城镇党委通过跨村联建,整合沿惠河两岸的湾里、蒋庄、中东南等5个村,成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闲置的1700余亩堤岸荒地打造为连片桃林,每逢桃花盛开,吸引来大量游客赏花踏春。
鱼台县鱼城镇中东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海秀:“最早桃花光是杨邵村有,自从成立了示范片区,我们这五个村都有了,我们东南村有100多亩。”
以花为媒,当地顺势打造“赏花经济”。联合两家文旅公司对桃花源片区统筹规划,一体打造,成功举办多届桃花节。
鱼台县鱼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乔莹:“对桃花源片区进行一个连串,把这些景点都联系在一起,通过文旅公司更加专业更加优质的服务,让我们桃花节举办得更好。”
打造“赏花+”文旅发展新业态。白天,游客在赏花的同时,还可观看演出、非遗展示;夜晚,观赏汉服游园、灯光秀,点亮“白+黑”文旅消费新场景。
鱼台县鱼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齐允允:“一二三产的融合,以花为媒,吸引游客到来,聚集我们鱼城的人气,发展我们的农文旅体康的产业融合。”
鱼台县鱼城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统战委员乔莹:“赏花经济,带动了周边的这些美食,带动了周边的这些非遗,像虎头鞋,还有张氏木雕这种非遗项目。”
让好风景换来好“钱景”,让“美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借助不断升温的乡村游,当地延伸产业链,持续释放“鲜花效应”。通过“飞地经济”模式,鱼城镇统筹各村资金、土地入股,规划构建起集农业种植、生产加工、观光采摘为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48座,引入蓝莓、西红柿等高效作物,发展采摘经济。
鱼台县鱼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齐允允:“既要种出来高品质的果蔬产品,还要让游客,我们当地老百姓一方面能够直接参与整个收、种的过程,另外我们还要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蓝莓的棚从现在这一季的销售来看是供不应求,今年的产值大概就能达到2,000万。”
“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赏花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场集旅游、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春日盛宴。
鱼台县鱼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齐允允:“每年桃花旅游季,吸引赏花采摘的游客达10万人次,由赏花消费带动的经济增长近4,000余万元,联建村集体经济均突破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