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强港航 畅物流 兴产业 奋楫大运河 领航新发展

2023-03-17 08:48   济宁晚报  

2022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800万吨,同比增长26%,稳居全省内河第1位、全省港口第5位。累计开通集装箱航线15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65万标箱,同比增长106%。

智慧港航:数字化赋能大运河

立足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独特优势,济宁市明确提出将“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九大战略”之一,以“智慧港航”为牵动,强设施、增绿色、保畅通、优服务,推进内河航运提档升级、全面振兴,济宁市港航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让千年大运河重焕新生机。

刘湘贵是日照兴裕家贸易有限公司的驻港口代办员,因为最近有一批焦炭要发往南方,他在手机上登录济宁智慧港航“济港通”公众号,发布了找船信息后,系统很快就推送了三位船主供他选择。“以前我去找船,先联系济宁附近的几家船代公司,价格上还要对比几家。有了‘济港通’,用上‘港货郎’,相比以前,要节省一到两天的时间。”据了解,系统推荐船主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通过后台大数据,根据供需双方提供的信息进行精准在线匹配,既能“船找货”又能“货找船”,港口、水运企业和货主均可免费发布信息。

流淌千年的古老运河与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面对交通运输与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数实融合”的时代命题,济宁交出了一份“四个第一”的优异答卷:全省内河第一份水上物联感知网、全省内河第一家智慧港航综合调度指挥中心、全省内河第一张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全省内河第一个航运公众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数字技术与港航业务的深度融合。

2022年7月12日,“济港通”服务平台启用仪式举行,标志着济宁智慧港航管理与服务体系完成了整体构建。该体系以“一图一站三平台、感知传输两张网”为大构架,先后建设VHF基站4座,AIS基站5座,安装气象监测终端4套、水位采集点11座、无线传输设备120套、航标遥测系统161套、视频监控175处,沿河敷设光纤406公里,研发业务系统软件33套,在搭建水上物联感知网与航道信息传输网的基础上,建设了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济港通”一站式服务平台、监测与应急救援平台、港航业务管理平台、移动应用平台,打造了集视频智能感知、数据综合分析、船舶通航服务、水运物流服务、港航污染防治、水上应急救援等功能于一体的“济港通”综合管理服务平台,92项业务实现一网通办、全网共享。除了“港货郎”版块,“济港通”平台还设置了“e交付”“云船检”“济舟港湾”等版块,可以线上提供天气预报、通航服务、水位水情、待闸信息等40余项便民服务,搭建起济宁港行微服务矩阵。船民业户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即可线上办理各项业务。

利用数字技术,济宁市以高标准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183千米数字航道,实现了对船舶的智能监管、电子巡查、自动定位,保障了航道安全畅通。“在这张数字航道图上,实时呈现港口、船闸、航道等综合信息,我们基于这张水陆融合电子航道图,最终可以实现航道监管、船舶识别、数据统计、污染防治、应急救援、政务服务等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济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智慧港航部负责人刘娜说。

道升级:“黄金水道”扩能

微山人张运赋自小伴河而生、伴船而长,32年的跑船经历,张运赋见证了济宁内河航运升级的历程。“从祖辈开始跑船,到我这代已是第三代了。”张运赋说,他首次接棒时是500吨的铁质船,如今能开上载重2500吨的新能源船,完全得益于京杭大运河“一干双线十二支”航道的升级。

基础设施建设是港航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济宁内河通航里程约1150公里,约占山东省内河航道里程的70%。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2000吨级及以上船舶通航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受限于航道水深和宽度,航道的全面提档升级迫在眉睫。

为提升通航能力,济宁市对航道进行了有计划、系统性的整治,以建成“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为目标,立足于“畅主线、通支流、补短板”打造黄金水道,全力推进京杭运河干支线航道能力提升、通航建筑物扩能。2022年,共计完成201.3公里高等级航道改造提升,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航道通航能力显著提升。

京杭运河湖西航道(二级坝—苏鲁界)改造工程提前一个月交工验收,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标准航道、第一个水上锚泊区。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济宁段)“三改二”工程提前半个月交工验收,京杭运河济宁以南段140公里、湖西航道下级湖段27.3公里主航道达到二级通航标准,通行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通航能力翻倍。白马河航道扩建工程提前一个月交工验收,26.4公里航道达到二级标准,2000吨级船舶干支直达。

至此,京杭大运河济宁段1000吨至2000吨级船型实载率可提升近60%,2000吨级提升近30%,每年可节省直接物流成本近10亿元,减少航运油耗约15万吨,碳排放和运输成本都将大幅降低。其中,依托京杭大运河“三改二”工程,2000吨级船舶可以从梁山港直达长江,开启通江达海新局面。

随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干支线航道运力的不断完善,济宁持续发力,将开启对京杭大运河济宁至东平湖段主航道“三改二”升级改造工程、湖西航道(上级湖段)升级改造工程以及洙水河、复兴河等支流航道的改造升级,有效解决济宁以北主航道水深“卡脖子”问题,衔接上、下游航道通航水深,提升航道的水运能力,保障区域航道畅通运行。

绿色航道:船行碧波 智能监管

绿色始终是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济宁大运河沿岸港口,高大耸立的封闭条形仓、高效运转的集装箱自动化岸桥、温馨便捷的“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一体智能的船舶岸电桩……大运河畔展现的桑田之变,无不凝聚着广大济宁港航人守护大运河碧水蓝天的初心和使命。

“绿色、智能”是港航污染防治的关键词。济宁市大力推进封闭车间、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等绿色化项目。创设了全省第一个“济宁绿港云平台”管理系统,梁山港、荣信港等6家港口获评星级绿色港口荣誉称号。梁山港等4家港口投资2亿余元建设了13.3万余平方米的封闭条形仓,全市堆场车间化面积达到了40.3万余平方米,主城区大型港口覆盖率达到了100%,达到了“运煤不见煤、作业不起尘”的效果。梁山港、太平港等4家港口率先完成了雨污分流试点,创造了全国内河“海绵港口”济宁经验。率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港口码头非道路移动机械综合监管平台。更换新能源港作机械17台、纯电动货车8辆,每年可有效减少碳排放123.36万吨。全市港口绿化共投资1625余万元,9家港口获得市级“园林式单位”称号。

依托科技手段,实现监管智能化。研发运行智慧港航环保“云监测”平台,接入覆盖智能识别、智能喷淋、泥位监测等12项智能化监测系统,构建了涵盖所有业务领域的一体化综合监测系统。13家港口码头完成了三级平台智能化提档升级,建设了集网格化监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智能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给港口安上了“智慧大脑”。创新封闭车间鹰眼监控与智能喷淋技术、激光雷达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覆盖智能抓拍系统,实现了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联动,成为港口扬尘管控“利器”。19家港口配备了污水处理设备用电监测、微型水质监测站、泥位计等智能监管“三件套”,13家大型港口安装应用了“水面智能垃圾桶”,5家港口建设了能源管控系统。

济宁市坚持“立足自身实际、贴近船员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创出济宁特色”,以“接收+服务”为主线,不仅在山东省内河率先建成船舶污染物联单监管“济宁e交付”信息平台,还创新打造了“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驿站外部采用庭院式设计,精心布置了绿化景观、休闲设施,内部设置了办公服务大厅、休闲室、无人超市、快递收发点、手机充电站、船员图书馆等功能场所,可“一站式”为船员提供船舶污染物送交、岸电使用、船舶检验、饮用水补给、日用品采购、收发快递等30余项服务。“以前送交船舶垃圾,需要拿个提包装上一大摞材料,办好几样手续,现在来到环保服务驿站,拿出手机扫个码就把垃圾交上了。交垃圾能兑积分换东西,还能上网、找货、买东西、收发快递,累了去休息室歇歇,有事骑着共享电单车就到镇上去了。”当记者问起港口环保服务驿站,船老大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争相点赞。

双优船检: 打通服务船企船员“最后一公里”

“我们在太仓装货,船舶快过检验期了,一个电话预约了检验时间和地点,咱济宁的船检人员行程1000多公里赶到太仓,一天时间就把停靠在太仓的济宁籍货船检验完了,为每艘船省去1万多元的往返费用,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鲁济宁货6669的船主激动地说。这是济宁市创新打造质量优良、服务优质“双优船检”品牌成效的一个缩影,该品牌被纳入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第四批长效机制。

作为北方重要的内河航运城市,济宁市拥有船舶修造企业3家,分布在微山县和鱼台县,每年新建造船舶300余艘,现有各类营运船舶7000余艘,其中近2000艘船舶常年在苏浙沪皖等省市营运。每年船舶建造和营运检验共计约8000艘次。船检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是船企、船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2022年,济宁市船舶检验工作不断提升检验质量和为民服务能力,以优良的船检质量、优质的船检服务,促进全市船舶检验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船舶检验零质量责任事故、船检服务零投诉,得到广大船员的赞扬。全年共完成营运检验5480艘次,建造检验153艘,项目检验493艘次,审批图纸35套。9批次开展苏、浙、沪、皖及长江沿线等外地区检验,检验济宁籍船舶1152艘次,行程2万余公里,为船东节省往返费用约2000万元。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小型船舶检验及其监督管理优化全国试点单位,全流程优化450总吨以下船舶的检验申请、检验实施和证书发放,创造了内河船检的济宁经验。

“双优船检”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服务为核心,围绕“管理+服务”,加强验船师队伍建设,创新“云船检”工作模式,推出了容缺受理、预约上门检验、全年服务不打烊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全方位为船企船员提供真心、贴心、放心的人性化船检服务,筑牢了船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得到了广大船企船员的好评。

“润杨6699,我们现在开始对你船进行远程视频检验。检验内容共有47项,现在开始第一项检查……”在解决外地运营的济宁籍船舶无法及时登船检验的问题,济宁市利用5G视频技术上线“云船检”,船检师可以对符合条件的船舶,通过5G远程视频复核船证一致性,并对载重线标志、消防、救生、信号等项目,按照船检项目清单进行逐一检验,项目全部达到核验标准即完成船舶的检验工作。“我们公司的船只,常年在华东、华南等地营运,来回往返时间需要一个月,每次花销需要10万余元。现在使用云船检服务后,船只的检验时间从原来的三天缩短到了一个小时,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利用率。”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中交润杨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何树敏说。

依托济宁智慧港航“济港通”服务平台,济宁市创新提出了“智慧+船检”理念,积极探索新型技术在船检工作中的应用,在全省地方船检系统率先实施了营运船舶远程视频检验,开创了云船检工作新模式。“云船检”就是船员在船舶现场,验船师利用网络、视频平台等数字化工具远程实时沟通、实时检验,实现了船检工作由“人对人”到“屏对屏”的数字化转变,真正“让船员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打通了服务船员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济宁市线上检验船舶267艘次,累计减少碳排放量2792.74吨,为船企船员节约成本530余万元,节约时间成本90%以上。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