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济宁新闻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文脉可道⑤丨一眼千年 嘉祥武氏祠中的中华文明

2023-09-01 15:30   海报新闻  

编者按:2023年,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立足山东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将成为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的新机遇,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新窗口。

齐风鲁韵,文脉相承。海报新闻即日起推出《文脉可道》系列作品,让我们一起沿着“四廊一线”,体验齐鲁文明的源远流长,倾听齐鲁儿女的传承故事,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交融,展开一幅幅文化大省的新时代美丽画卷。

海报新闻记者 朱肖明 报道

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的一种独特形式,汉画像石因出土数量丰富、题材内容全面,延续时间长而久负盛名,为各界名家所赞叹。鲁迅先生说它“气魄深沉雄大”,历史学家翦伯赞称其为“绣像的汉代史”,艺术大师林风眠认为它是“中国绘画之大宗”,国学大师冯其庸赞它是“敦煌前的敦煌”。

说起汉画像石,不得不提的就是嘉祥武氏祠。在金石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汉画看山东,山东汉画看嘉祥。”自宋代起,嘉祥武氏祠石刻就著录于《集古录》《金石录》《隶释》《隶续》等金石学著作中。鲁迅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与武氏祠汉画像石结缘,从此开始了相关画像拓片及资料的收集之路。郭沫若曾不远千里两赴嘉祥武氏祠考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为武氏祠汉画像石的研究与保护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61年,嘉祥武氏墓群石刻与故宫、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氏祠(也称武梁祠),位于济宁市嘉祥县纸纺镇武翟山村,是东汉末年嘉祥武氏家族汉代祠堂与墓地,是国内规模大且保存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目前,武氏祠内有国内最完整的汉代石质子母阙和我国有确切年代记载最早的一对石狮,另存有40余块汉画像石。这些石质构建的图像和文字,从历史到现实,从真实到想象,从社会实践到道德伦理,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武氏祠也因此被誉为“汉代的百科全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看这本“书”,倾听历史的回音。

《楼阁燕居图》中彬彬有礼的拜谒迎送,《庖厨图》里忙碌有序的宰杀烹调,《踏鼓乐舞图》中飘逸洒脱的舞姿,《水陆攻战图》中铿锵搏击的战斗画面,无不展示着当时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除了优越的物质文明,武氏祠汉画像石还蕴含了汉代先民们的价值追求。《远古帝王图》是目前我国最早对黄帝、大禹等圣王形象的刻画。伏羲女娲手持规和矩,代表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头戴斗笠,手持耜,身穿短布衣的大禹,向世人展示了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品格。图像最后的夏桀骑坐在两名女子身上,凸显出好战虐民的形象,与其他帝王形成鲜明对比,警示着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孔子见老子画像》,两位先圣躬身互拜的背后,是两种思想的交流与融合。而《荆轲刺秦王图》《闵子骞御车失棰图》《钟离春说齐王》等画像中对古代忠勇义士、孝子、烈女的勾勒,则传达出汉代忠孝仁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除此之外,这些汉画像石还体现了古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北斗星君图》,将斗转星移、四时节气变化想象为星君驱车而动。《风雨雷神出行图》,将风、雨、雷的产生想象为“风伯”“雷公”“雨师”通过法器做法,这些瑰丽的想象世界,不仅展示了汉代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印证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领先。

我们不知,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先人,是否想象过,今天的我们会通过当年石匠手下的顽石,来同他们进行历史的对话,感悟他们思想的光芒,感受他们活灵活现的生活。但那些被凿入历史的辉煌,先人的智慧,崇贤尚德的价值追求,浪漫大气的艺术气质,无不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不断激发我们开启文明发展的新思路,激励我们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阔步进发。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相关阅读